03
2025-01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原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政委、馆党委书记凌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一百九十九)凌云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凌云绘画作品
凌云,曾用名凌国梁,凌树本,1921年生,祖籍嘉善.浙江杭州人。原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政委、馆党委书记,后为该馆荣誉顾问。凌云早在1936年冬就参加上海职业界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4月去延安。5月在陕西云阳安吴堡青训班学习,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之后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7月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初调中央职工学校学习,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随学校挺进敌后,分配在120师彭358旅任青年干事,历任714团宣传队长、连指导员、干事、股长、总支书记、政治处主任、团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干部部科长、副部长,解放军俱乐部政治处主任、军事博物馆政治处主任,山西省忻县军分区政委、忻县地委副书记、常务书记,军事博物馆副政委、馆党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在358旅警备6团骑兵营参加雁北地区,同日寇的斗争,曾参加过反顽固斗争、百团大战,攻占阳方口,在大村窝突围战中负伤,为三等甲级残废,后又多次参加反扫荡,直到日寇投降。
凌云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解放战争期间保卫延安,转战陕、甘、宁边。区,参加过劳山抗击、青华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瓦子街、荔北、西府、扶眉等战役,随部队解放西安、甘肃、青海。为我国民族解放事业作了自己应尽的努力,这时期荣获三级解放勋章。1951年被授于“工作模范”称号(一军第二届英模大会)。抗美援朝时期参加金城反击战,带领团队坚守马良山280高地约半年之久。回国后在政治学院学习,1959年参加军事博物馆筹建工作,以后一直在军事博物馆任职。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89年被中央军委授予“首都卫士”荣誉章。1987年离休后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弘扬祖国文化艺术,陶冶情操,参加总政老干部学院的学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专修三年绘画专业和三年书法专业,毕业作品被选入优秀作品展。同时参加文津书画研究会。在绘画上主攻花鸟兼学山水,以牡丹、’葡萄见长,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军、全国展出,有的作品被安徽萧县选入镌刻于圣泉碑林,1993年4月总政老干部学院和军事博物馆曾主办凌云等四人书画联展,个人参展作品44幅。1993年8月参加全军将军书画展,作品被中国诗歌博物馆永久珍藏。1993年10月为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参加延生护宝杯老年书画大奖赛,在大赛中其作品获三等奖。凌老以牡丹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富贵吉祥》曾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并被有关部门镌刻成石碑,供人参观。他还有两件作品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诗、书、画大展"并收入《将军书画集》。因病于2007年10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马良山方圆一百多公里,是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由北向南推进所必经的屏障性高地之一。因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我志愿军在彭老总的指挥下,虎口拔牙一样,把其从敌人的手中夺了回来。攻取难,守更难。遭到重创、丢了阵地的敌军很快派飞机对马良山进行一遍又一遍的轰炸。为了保卫马良山,转攻为守,在马良山上构筑工事,工事被敌机炸毁,在修,反反复复。
马良山守卫战,敌部是英军和土耳其军队,他们组织了很多次冲锋。但是,凌云带领团队坚守马良山280高地约半年之久,始终没有让敌人前进一步。我军志在坚守,敌军势在必得。敌军一次次进攻,我军一次次成功阻击。战斗打得极其惨烈。
最初志愿军在山上挖散兵坑,工事很简陋,一人一个坑,勉强能蹲下来。敌人进攻的火力非常猛,完全是灭绝式的火力打击。敌人先用四、五十架飞机倾泻炸弹,轰炸大约20分钟,天昏地暗。轰炸机过去后,再上“油挑子”,至少4架。油挑子扔下燃烧弹,山上浓烟滚滚,一片火海。随后是炮群轰击,敌人使用102加农炮、105榴弹炮,地动山摇。炮弹像雨点一样,山上的土不知道翻了多少遍了,黄土变成黑土,碗口粗的松树被弹片打折,变成秃山。敌机大炮轰炸后,坦克,冲到阵地前,用火焰喷射器喷射。最后才开始发起步兵冲锋。
近战时,志愿军们有很强的地理优势。阵地前是几十米的陡坡,敌人必须冲上来。当靠近到30米左右时,志愿军们才开始射击,手雷、手榴弹、轻重机枪、高射机枪一齐开火,把敌人歼灭在20到30米之间。敌人上来越多,死得越多,上来得越快,倒下得越快。
敌人后来发现志愿军们不断有增援部队进入阵地,就将炮火延伸到志愿军们身后的交通线。那时,志愿军们的预备队始终在前线不远的位置待命,只要连排班因伤亡出现空缺,就马上会有新兵加入进来。预备队必须要顶着炮火冲上来,牺牲也很大。其实,阻击战中最危险的是炊事员。他们在山沟里做饭,每天都要冒着炮火给志愿军们送饭送水。有时候连续几天,炊事员都被炸死在交通线上。有时候出发两个人,到达的只有一个人。志愿军们的每袋炒面、每滴水,都是炊事员用命换来的。炊事员牺牲了,志愿军们就没有饭吃,没有水喝。最长的时候断粮断水三、四天。饿得厉害,志愿军们就吃固体牙膏,用刺刀砍掉松树的老皮,吃下面的嫩皮。
敌人不进攻的时候,志愿军们就打眼放炮挖山洞。开始是半坑道,只有一个口,遇到打炮志愿军们就钻进去。有一次故意把敌人放上山,志愿军们打开洞门的伪装,前后夹击消灭敌人。后来志愿军们把整座山都挖空了,用这种办法坚持到了战争结束。上级首长说:我们在朝鲜三年挖的山洞相当于从“三八线”到鸭绿江边的距离。
志愿军们坚守马良山半年,击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付出很大的代价,牺牲了不少战友。但阵地始终在我军手里。当时有文化教员编了一首《美丽的马良山》,每打退一次敌人的攻势,阵地上都会响起这首歌:
“马良山,马良山,美丽雄伟的马良山。我们永远歌唱你,英雄阵地马良山。
秋季的马良山,原来无人烟,小小阵地天罗网,里外上下紧相连。
敌人发动秋季攻势,妄图攻下马良山,炮弹把黄土翻三尺,满山松树都打弯,损兵折将一万多,没攻下英雄阵地马良山。
马良山,马良山,永不屈服的马良山,我们歌颂你,英雄阵地马良山……
(二百零一)游基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游基绘画作品
游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
(二百零二)焦可群
题跋:屹立千秋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焦可群绘画作品
焦可群,1930年生,陕西省西安市人,1949年后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从事美术工作,195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5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长期从事中国画艺术的研究、教学和创作。历任花鸟画教研组组长、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馆长、副研究员等职。1980年,他对李苦禅先生的艺术成就作了系统整理,主持大型教育影片《苦禅写意》的拍摄。长期协助老系主任叶浅予先生完善传统、生活、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在60年代初协助郭味蕖先生创建花鸟画科,并担任教学工作。
擅写意花鸟,作品意境清新,笔墨醋畅,重气势,富韵味。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北京花鸟画研究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术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馆长、副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原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