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025-01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3师7团飞行中队长、大队长、一级战斗英雄赵宝桐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二百零五)高兴民
题跋:正义之战 永励后人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高兴民书法作品
高兴民,1928年2月22日生,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安各庄镇安各庄村人。学名高绍明,参加革命以后改名高兴民。
1942年1月,正在大姚各庄小学高小读书的14岁的高绍明决心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同学高玉海一起,冒着寒风踏着积雪,未经家人知道就偷偷跑到渤海边的南堡,参加了本村抗日英雄高小安领导的游击队。那时,高绍明是部队中的“红小鬼”,他跟着高小安转战冀东,打鬼子杀汉奸,英勇作战。在一次战斗中腹部受伤,肠子都流了出来。他悄悄躲藏在芦苇泊中,咬紧牙关强忍剧痛默不作声。在蚊虫叮咬、潮湿闷热,老鼠肆虐的地方,几次昏死过去又醒来。后来,战友们找到他,把他送回家养伤。伤愈后,他不顾亲友的阻拦,又重归部队,奋勇杀敌。1943年6月,这位15岁的抗日小战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他参加了开辟冀东根据地的各次大小战斗,1944年解放蓟、玉(田)、宝(安)三县的战斗。1945年挺进东北的各次战斗,1948年开辟察东的各次战斗。
1947年,在冀热察军工处因带新兵作战勇敢机警完成任务立功;1948年在冀热察军区警卫团因作战勇敢立功一次;因作战负伤,被评为6级残疾军人。历任晋察冀十三分区战士、文书、机要员,冀热察军区机要组长、指导员、营副教导员、卫生部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察哈尔军区政治部协理员。
1950年,任空军察绥航空站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华北军区空军政治部组织部副主任、主任,师副政委。1972年任空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1976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1977年毕业后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83年任沈阳军区空军政委。1985年9月任空军副政委。1987年1月任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90年6月任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参加过平津战役,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是中共十三、十四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1992年离休。2021年12月2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二百零六)王德文
题跋:浩然正气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王德文书法作品
王德文,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
(二百零七)王念堂
题跋:《赣南游击词》陈毅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王念堂书法作品
王念堂,原名锡铭,字有新,号念斋、蕉下客,1917年生,山东蓬莱人。1945年与友人创办《绿潮文学》,发表小说、散文。曾为北京南城书画学会会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创作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82年退休,2019年11月5日在京逝世,享年102岁。
王念堂先生乃当代著名画家、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美协主席王明明之父,其人生之路可谓起伏坎坷,亲历了国难动荡、十年浩劫、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发展变迁。先生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熏陶,喜好文学,擅长书画艺术。他十五岁便只身从山东蓬莱老家闯了关东,在丹东做过学徒也当过账房主管,1948年春,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来到了北平(今北京),曾担任造纸厂总经理,公私合营后又被下放到车间劳动,“文革”时也未能幸免牵连,被抄家、遭批判,直至改革开放,才得以落实政策。不管人生的道路多么曲折、艰辛,但先生一直都没曾放下自己的文艺梦想,因生活所迫,虽不能从事艺术专业方面的工作,但几十年来却笔耕不辍,利用业余时间充实学养并坚持从事书法的研习与创作,把“笔墨纸砚”视为人生一乐,在他这里,书法创作是修身、养性、养生及书写自己人生感悟的手段。因此,他的字里行间没有半点世俗、浮躁、功利之痕迹,字体廋劲,丰筋神足,风骨尽显,率真豁达间暗含着一股沉静、坚韧之气,是其个性的浓缩,也是其人生的写照。细而品之,其书汲取晋唐行楷笔法及神韵,法度、章法严谨而不失灵动,心、手合一,将书、诗、情、境有机地融为一体。毫无疑问,他触及到的是书法的根本。
抗美援朝故事精选
1951年11月4日上午10时,志愿军雷达站发现多批次美军战机正向清川江一带进犯。当时的战况显示,美军出动了128架各型战机,分成6个批次。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空中威胁,空军第三师七团三大队接到紧急升空命令。大队长牟敦康与副队长赵宝桐率领22架米格-15战机升空迎敌。这是赵宝桐首次参与实战,此前他仅有半个多月的战区适应性训练。当时的战况显示,美军主力是由F-84"雷电"战斗轰炸机组成,这种战机虽然速度不及米格-15,但火力凶猛。
在顺川上空,赵宝桐所在的编队遭遇了一支美军战机群。当时的战场态势显示,敌机共24架,分上下两层。按照常规战术,志愿军飞行员通常采取高空突击战术,利用米格-15优异的爬升性能进行攻击。在这次空战中,由于通讯系统受到干扰,赵宝桐没有收到编队转向指令,导致与主力部队脱离。这个意外使他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处境。当时的作战记录显示,赵宝桐的战机被20多架美军战机包围,处于四面受敌的状态。
面对这种危局,赵宝桐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战术动作。他没有选择常规的水平机动脱离,而是利用米格-15超强的爬升性能,以接近90度的姿态急剧爬升。这个决定性的动作使他避开了第一波来自四面八方的火力网。
美军飞行员显然没有预料到这种战术。根据当时美军的作战报告,他们形容这架米格-15的动作"不按常理出牌"。更让美军飞行员意想不到的是,在摆脱包围后,赵宝桐并未就此撤离。利用米格-15优异的高空性能,赵宝桐在高空盘旋后突然俯冲,抓住一个战术空档,锁定了一架正在转向的F-84。当时的空战记录显示,赵宝桐在极短的交战时间内,成功击中敌机关键部位。这架F-84冒着黑烟坠落,这是赵宝桐在实战中取得的首个战果。
然而,战斗还未结束。在击落敌机后,赵宝桐的战机也遭到来自后方的密集火力攻击。他的战机尾翼受到轻微损伤,但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机动性。通过一系列高难度的战术动作,赵宝桐最终安全脱离战场。这场空战持续了约15分钟,创造了志愿军空军以一敌众的战例。这次战斗不仅展示了米格-15战机的性能优势,更证明了中国飞行员即便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凭借过人的战术素养与美军一较高下。
此役过后,美军飞行员开始重视这支新崛起的对手。他们在后续的战报中特别提到了这次遭遇战,称"中国飞行员展现出超出预期的战术水平和非凡的勇气"。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