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4-03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本期我们将着重讲述抗美援朝时期,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十一军副军长张廷发、空三师七团大队长刘玉堤两位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十三)张廷发
空中雄鹰
展翅高飞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张廷发书法作品
张廷发,1918年生人,2010年3月25日逝世,福建沙县人。1933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红五军团第三十七团三连任班长、排长,曾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长征中,任红三十七团通信主任。1935年随红军左路军行动,后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司令部参谋。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司令部参谋。1938年1月,任东进纵队通信科科长,参加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38年春,任纵队作战科科长。1939年秋,人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1940年任第三八五旅轮训队队长,1941年任三八五旅司令部作战股股长。1942年任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43年任太行军区参谋处处长,1944年任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1946年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47年任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率第二十九旅主力和数百名地方干部,在桐柏山以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48年奉命率两个团一个独立营,南渡汉水开辟新区,任中共汉南工委书记和汉南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任中共襄樊地委书记和襄樊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曾率部参加邓县、宛西、宛东、襄樊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十一军副军长。195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8年任空军参谋长,1962年任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75年任空军政委,1977年任空军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是中共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1985年增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个人简历信来源:中国政府网)
1951年张廷发首次入朝之前,他与自己的妻子熊培玉刚刚结婚一年多时间,他们的女儿才三个月,但是为了保家卫国,张廷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奔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指挥战斗机队对抗联合国军,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不久后奉中央命令回国积极投入抗美援朝备战训练工作。1953年2月调到空军工作,担任空军第一参谋长,主管作战工作。此时朝鲜战争地面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时断时续的停战谈判进行了近一年半仍没有最后结果,美侵朝空军不断加紧对朝鲜北方交通、水坝等目标系统的猛烈轰炸,企图以残酷的空中轰炸得到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张廷发到空军后坚决贯彻党中央、毛主席的决策指示,积极组织歼击机部队第二次入朝轮番作战:组织一、二线部队反击敌大机群,坚决打击敌人对我铁路运输的破坏,把空中战线推到清川江以南;出动小机群低空远程奔袭活动在平壤以南镇南浦、沙里院一带的敌战斗轰炸机;协同友空军坚决保卫拉古哨发电站、安东江桥(今鸭绿江桥)等重要目标;加强空战的统计分析,大力贯彻“一域”作战战术。此外,还组织初步掌握夜间飞行技术的部队,到安东锻炼夜间作战,1953年5月30日夜,空军第4师第10团在朝鲜安州上空,击落1架美空军F-94战斗机,首创了志愿军空军在夜间击落敌机的先例。
(十四)林心如
神仙祝寿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林心如绘画作品
林心如,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
谷建华先生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谷建华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2000年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赴朝作战50周年,届时谷建华先生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赴朝作战50周年书画展”,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老前辈、老战士们不吝笔墨,题笔创作,收集了近千余幅作品。如今老一辈革命家的书法墨迹,都珍藏在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里,这份独一无二的收藏中的每一件都是生动的历史,抗美援朝主题书画展是红色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历史文化的记忆和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谷建华曾说:“作为企业的领航人,我深感企业责任的重大,更深知市场竞争的残酷,大运河翰林集团将继续秉承“纳百川之势,兴文化伟业”的经营理念,和业界同仁以前瞻的战略思维及新锐的视角,打造运河文化“无边界、无框架”的经营方式,不断把运河文化的触角伸向更广阔、更高远的空间!”
(十五)刘玉堤
“鹰”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刘玉堤书法作品
刘玉堤,河北沧州人。1923年10月出生。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通信连副排长、旅警卫班长、侦察参谋、教育参谋。参加过“百团大战”。1946年12月入东北航空学校学习,1948年9月毕业。历任飞行员、空军混成四旅中队长、副大队长、空三师第7团大长、师射击主任。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战斗中击落敌机6架,击伤敌机2架,创造一次空战击落敌机4架的战绩。荣立一等功、特等功各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部授予“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个人简历信来源:河北党史网)
1951年10月23日,美机出动飞机36批、共116架,活动于朝鲜平壤上空,企图袭击清川江口一带的地面目标,空军三师24架米格战斗机腾空而起,从8000米高空做了180度的下滑转弯,向美机活动的空域直扑而去。敌机想转弯脱逃,可为时已晚, 说时迟那时快,在440米处刘玉堤以猛烈的炮火,将敌机打得凌空开花,葬身大海。敌僚机慌不择路,恰巧将机腹暴露在刘玉堤面前。抓住这稍纵即逝的瞬间,一按炮钮,敌机被打得立时起火,拖着浓烟,一头栽了下去。在这场空战中,刘玉堤完全将勇气、智慧和技术融为一体,在蓝天上和数倍于己的美空军进行了殊死较量。这一天,他一人击落了美军4架F-84战机,创造了中国人民空军单次个人击落敌机数的新纪录,至今还无人打破。这极大鼓舞了志愿军空军的士气,从此,孤胆英雄美名传扬开来。
犹记得某次采访当中,记者向刘玉堤提问是否在战斗中感到害怕和恐惧,他这样回答道:“当时,我想得很简单,我弄不死他,他就得把我弄死。哪怕敌人再多,我和战友们也要将他们击败!就是拼了!”刘玉堤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沧州男儿不屈的信念。朝鲜战争中,刘玉堤总共取得了击落F-84战机6架,击伤F-84、F-86战机各1架的战绩,荣立特等功、一等功各一次。1952年,他获得了空军授予的“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同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