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24-03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系列之四
来源:原创
分享到: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65e833a6a55f9.png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本期我们将着重讲述抗美援朝时期,时任包头市市长郑天翔、时任杨勇秘书的王韶华两位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十)郑天翔

65f7a2103bd5d.png

反对霸权主义

抗美援朝的英雄不朽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郑天翔书法作品

郑天翔,1914年生人,2013年10月10日逝世,内蒙古自治区(原绥远省)凉城县人。曾用名郑庭祥。1934年在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学习。1935年转到北平清华大学学习。同年,参加了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的“一二·九”运动。1936年2月,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和民族解放先锋队。绥东抗战后,与裴鸿昌、武新宇、李舜琴、梁化之(梁寒冰)等组织晋绥旅京同学抗日联合会。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先后在陕公生活指导委员会训育科和陕北公学同学会工作。同年底,调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宣传部工作。1943年,任阜平县委副书记兼任宣传部长、聂荣臻同志秘书,到延安。1945年,调到绥蒙地区工作,组建中共塞北地委,任宣传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绥南专员(后兼凉城县长)、绥南地委敌军部长。1946年,任凉城中心县委书记、绥南工委副书记。1947年,先后到右玉县西山搞土改,到晋绥党校学习。1948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宣传科长。全国解放后,1949年12月起,先后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包头工作团团长中共包头市委副书记、书记,兼任包头市市长。1952年到北京市委工作。先后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兼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兼秘书长,市委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1975年,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1977年,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第一副书记。1979年,任七机部部长、党组第一书记。1982年,任七机部顾问。1983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中共七届、八届、十二届、十三届代表,在中共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个人简历信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90528104031891.jpg

图片来源:包头档案信息网

1949年12月23日,郑天翔率领工作团进驻包头,并于1950年2月正式接管包头。包头市人民政府成立后,摆在郑天翔面前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城市,工作十分繁重,任务十分艰巨。在这种情况下一边稳定秩序,一边恢复生产。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包头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抗美援朝和平签名运动,学界、工商界、文艺界、医药卫生界先后举行了抗美援朝示威游行,完成了慰问中朝将士、救济朝鲜难民募捐计划,全市各族群众的爱国意识大大提高。

郑天翔也曾在《包头档案》中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感人故事:“1951年的8月29日,中共包头市委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开了十天,对于新生的红色政权、解放了的包头人民来说,这真是一桩重要事件!此时的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已是在我市(包头)开展的热烈而普及,成立了包头市抗美援朝分会,各行各业分别订立了爱国公约,包头市工商联在1951年5月9日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提到,本市工商界‘恐美、亲美意识浓厚’,‘怕原子弹、怕第三次世界大战’,‘工商业主羡慕美国物质文明’,经过政治学习后,大家基本上认清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意义了,于是,包头工商界有了两次比较大的行动:1950年12月28日举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爱国游行,1951年1月举办了救济朝鲜难民、慰劳中朝人民部队的捐献活动,有的行业订立的爱国公约还专门加进了‘继续树立与巩固仇美、轻美、卑美思想’的内容,可见工商联组织政治学习、教育活动针对性的确很强。”


b735c11715f740cf86a6dea4121a2d00.jpeg

(包头)全市人民爱国情绪高涨,群众参与认购认捐积极性很高,各族、各界人民掀起的爱国主义增产捐献活动,工厂、企业、行业、文艺界、医务界、教育界、机关团体、各区市民、回民、地方绅士、宗教人士及全市其他各界爱国人士,纷纷行动起来了,以提高工作效率与高度的劳动热情,给国家增产出了财富,并把增产所得和个人生活节约的钱拿来进行了缴款竞赛,截止到1951年12月份捐献捐缴活动的截止日,捐款数额达到七十亿零九千八百七十四万零一百六十九元(旧币),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工商业家直到少数民族、宗教界、地方人士,都积极地参加了这个爱国运动,超额完成了四架战斗机的捐款,由于当时我包头市各界妇女在活动中积极参与,2万多名妇女共捐款达8.73亿(旧币),许多妇女把甚至把首饰都捐献出来,为了表彰这种爱国行为,作为褒奖,市抗美援朝分会特在12月11日做出决定,把捐款超额部分认捐一门大炮并命名为“包头市妇女号”。

(十一)王崇德

65f80a221640f.jpg

保卫和平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王崇德绘画作品作品

王崇德,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


微信图片_20240319095258.jpg

谷建华先生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谷建华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2000年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赴朝作战50周年,届时谷建华先生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赴朝作战50周年书画展”,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老前辈、老战士们不吝笔墨,题笔创作,收集了近千余幅作品。如今老一辈革命家的书法墨迹,都珍藏在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里,这份独一无二的收藏中的每一件都是生动的历史,抗美援朝主题书画展是红色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历史文化的记忆和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谷建华曾说:“作为企业的领航人,我深感企业责任的重大,更深知市场竞争的残酷,大运河翰林集团将继续秉承“纳百川之势,兴文化伟业”的经营理念,和业界同仁以前瞻的战略思维及新锐的视角,打造运河文化“无边界、无框架”的经营方式,不断把运河文化的触角伸向更广阔、更高远的空间!”

(十二)王韶华

美106王韶华.jpg

乘风踏浪扬国威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王韶华书法作品

王韶华作为志愿军秘书,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任务,那就是参与了抗美援朝中最重要的一战——金城反击战。金城反击战的规模是自第五次战役以来最大的一次,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勇初来乍到,当时作为杨勇秘书的王韶华也有点担心,因为山地作战志愿军的调动和运输一直是短板,如果打不好,怎么向总部和彭总交代呢?杨勇说:“不要担心,即使我们失败了,我会承担所有后果。 ”事实上,总部首长对杨勇的指挥能力都非常有信心。作战方案确定下来后,总部立即批准了。7月13日,金城反击战开始,志愿军进攻势头凶猛,如摧枯拉朽地向南推进,敌军节节败退。战役的第二阶段,美韩联军发动了激烈反攻,企图夺回丢失的阵地,结果都被志愿军打退了。金城反击战持续了半月,志愿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阵地前推进15公里,收复178平方公里,歼敌约5.3万人,超过了预定的歼敌人数的五倍,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这些物资堆积如山,战线向南推进了160平方公里。7月27日,停战协定签署,至此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