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2024-03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系列之三
来源:原创
分享到: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65e833a6a55f9.png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我们将从本期开始,逐一介绍参加《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的各界人士,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七)马文瑞

65f01c4f71646.jpg

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为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马文瑞书法作品

马文瑞,1912年生人,2004年1月3日逝世,陕西子洲人。大革命时期,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共青团绥德县委书记。1930年后,任中共安定县北区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中共陕北特委委员、陕北特委南路特派员。1933年,任共青团陕北特委书记。1935年,任陕甘边区东部地区革命委员会主席。1936年,任中共陕北省委秘书长、省委白军工作部部长。曾被派往安塞县做东北军驻军的工作,任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书记。1937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陕北西部地区党委书记、中共陇东地委书记兼陇东军分区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三八五旅政治委员。1942年下半年、1944年上半年,带职入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秋,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部长,西北局常务委员,西北局党校校长,西北局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西北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

1953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54年9月,任国家劳动部部长、党组书记。1977年6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同年底,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1979年起,任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984年5月至1993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任中共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党组成员、法制委员会主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个人简历信来源:中国政府网)


65f01813baf19.png

马文瑞参观指导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京门九衢图》长卷留影

新中国成立后,马文瑞留在西北局工作,担任了西北局副书记等职务,1950年2月至6月,他参加“中共组织工作参观团”去苏联考察学习,回京后,为参观团撰写了总结报告,随后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马文瑞(兼)任兼任西北局纪检委书记,西北局党校校长。即使未在第一线参与抗美援朝,但马文瑞作为后方”战场“的有力支持,主持领导西北地区整风运动,为建国初期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人民安康,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1951年到1953年这重要的三年中,前方打仗后方支援,整个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打赢了这场战役。陕西省也作为“抗美援朝”西北地区的龙头分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陕西省三年来的抗美援朝运动》这份档案中,该报告总结运动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年10月至1951年5月,这一阶段主要是宣传教育工作,经过宣传,全省二分之一的人在“斯德哥尔摩宣言”上签了名。并在1951年5月1日举行了全国闻名的“五一示威大游行”,全省近1500万人口中,有8,344,834人参加游行,8,987,674人签名表示拥护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深刻影响了年轻人的思想,掀起了学生参军和青少年参军的热潮。第二阶段是1951年6月至12月,这一时期的工作主要在于号召后方捐献战时物资和订立爱国公约。

1951年12月12日,西北各族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在西安举行。西北抗美援朝总分会筹委会成立,成立大会上作了《抗美援朝与世界大势》的形势报告和《发扬人民的爱国精神,为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而斗争》的报告。会议上,贾拓夫代表中共中央西北局作了目前国内形势与增产节约运动的报告。从1952年1月到结束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增产节约”和“爱国卫生”运动。西北军政委员会举行第六十二次行政会议,会议讨论通过成立西北区增产节约委员会,主任马文瑞。

1952年冬,马文瑞同志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兼管西北局宣传部、农村工作部、统战部及工青妇工作,为建国初期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人民安康,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为新中国劳动用工和调配制度、工资福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及劳动科学研究体制的建立作出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贡献。他针对“大跃进”给劳动用工和劳动保护工作造成的灾难,提出并实行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特别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他坚决执行中央“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夜以继日地工作,为国家渡过难关、实现国民经济形势好转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许朝旭

65f0198ab1660.png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许朝旭绘画作品

许朝旭,号大迟,又号洗耳翁,1961年生于北京。自幼随舅父习书法,入北京市少年宫向阿老、陈玉先学习素描、速写。及长,拜著名画家何涵宇先生学习花鸟画。期间,在何先生处得见大量宋元以降书画真迹及文房用品。中学时,书法作品曾获北京市中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既而相继从张世简、张重梅、张立辰、张仁芝、郭石夫诸先生学习花鸟画及篆刻,随著名诗人徐放先生学习诗文和传统文化,又听教于柯文辉、崔如琢、吴悦石诸先生。

1989年,篆刻作品“团结”、“友谊”、“进步”、发表于人民日报;1990年,篆刻作品“吉祥如意”、“梅放又一春”发表于人民日报,国画作品“梅花”在九月画廊展出,其后,作品“芦花鱖鱼”入选《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大型画集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雨浥芙渠冉冉香”发表于人民日报,巨幅作品“青莲颂”于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参加钓鱼台“迎香港回归大型书画展”;作品参加“首届中日兰亭会书画展”并于故宫绘画馆展出。作品《横塘秋韵》参加全国文联“庆祝奥运申办成功全国书画名家联展”,花鸟画作品《春雨》发表于人民日报,出版《画紫藤技法》。曾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北京来薰阁画廊、九月画廊举办个展,在北京市朝阳艺术馆举办个人花鸟画观摩展。作品广为美术馆、艺术馆、大学及美国、日本和东南亚收藏家收藏。2004年4月,参加郑州河南省博物馆“郭石夫师生画展”,出版《许朝旭画集》。2005年8月,在荣宝斋举办画展,出版《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许朝旭》。


微信图片_20240319095258.jpg

谷建华先生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谷建华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2000年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赴朝作战50周年,届时谷建华先生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赴朝作战50周年书画展”,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老前辈、老战士们不吝笔墨,题笔创作,收集了近千余幅作品。如今老一辈革命家的书法墨迹,都珍藏在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里,这份独一无二的收藏中的每一件都是生动的历史,抗美援朝主题书画展是红色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历史文化的记忆和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谷建华曾说:“作为企业的领航人,我深感企业责任的重大,更深知市场竞争的残酷,大运河翰林集团将继续秉承“纳百川之势,兴文化伟业”的经营理念,和业界同仁以前瞻的战略思维及新锐的视角,打造运河文化“无边界、无框架”的经营方式,不断把运河文化的触角伸向更广阔、更高远的空间!”

(九)蔡华林

65f11fb3bd128.jpg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蔡华林书法作品

蔡华林,1926年生,早年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地政系,1949年7月参军,1953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云南支队转业到云南邮电部门,1955年调入北京市体总工作,1958年任《中国工人》杂志社和工人出版社记者、编辑,离休前为北京教育学院院办主任。自幼酷爱书法,启蒙于颜、柳、继习二王,间攻篆、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北京市书法展览。曾受聘于中办老干部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卿云诗画社常务理事兼研究部副部长,兼任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委员,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中韩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香港世界著名艺术家联合会理事。

1980年后专攻草书,用笔流畅,章法严谨,体势峭劲秀丽,1985年10月作品参加“中国襄阳米芾书会”,1988年12月应邀参加“全国著名书画家敬献书画活动”。1993年12月任"纪念毛主席百岁诞辰全国书画大展"组委会副主任,当时曾代表大展组委会致开幕词后,陪同国家领导人观看大展,并予讲解,受到好评。几十年来他研习书艺不辍,擅行草、精小草,艺术造诣颇高,作品曾被多处纪念馆堂收藏或被刻石。出版《草书周恩来诗选》、《蔡华林草书选》、《蔡华林草书兰亭》、《蔡华林草书》等专著,所书古今名篇、编作的学书做人的警句、诗句,更给人以启迪。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