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4-04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原成都军区军委万海峰、广州军区副司令周玉书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二十四)万海峰
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坚持英雄主义精神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万海峰书法作品
1920出生,河南省光山县人。1933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二十八军军部勤务员。193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担任勤务员,参加了敌后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四支队警卫员、皖南教导队学员,江南指挥部参谋、苏中军区第四纵队独立旅七团二营营长、第三军分区独立团参谋长、独立团副团长,新四军第一师一旅教导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参加了苏中黄桥决战和泰兴、盐城、高邵战役及姜埝保卫战。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独立旅十三团副团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十八师五十四团副团长,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六团团长。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涟水保卫战及莱芜、孟良崮、临朐、南麻、平汉、豫东、淮海、渡江诸战役,曾三次负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七十师参谋长、七十一师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炮兵室主任、七十二师师长。1953年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国旗勋章。1955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毕业后,历任二十四军七十二师师长、副军长、军长,国务院内务部军管会主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72年9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代表团赴阿尔巴尼亚访问。1974年1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代表团到坦桑尼亚访问。1976年7月,参与唐山大地震的救灾工作。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先后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万海峰将军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简历来源:信阳市人民政府)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时为24军71师副师长的万海峰本来计划要随机关被编入空军,军长皮定均劝他留下来当炮兵主任,因为朝鲜战场能起重要作用的一定是炮兵,万海峰据此婉拒了升迁。后来事实也的确证明了,手榴弹、大炮和坑道成了志愿军的“三大法宝”。1952年9月,万海峰随部队入朝参战,担任24军的炮兵主任。在多次重要战役中,拿下了战功。他经常率领师、团炮兵指挥员开展现地勘察,扎实组织炮兵干部分批轮训,周密灵活配置使用炮兵力量,多次指挥高炮击落、击伤敌军飞机,指导部队创造了步炮协同攻占美军一个连阵地的范例,为志愿军胜利完成夏季反击战役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战场情况,万海峰提出了“游动炮群”的思路,这种灵活机动作战,让美韩军队摸不清动向,炮兵们对地造成了成吨伤害。1952年12月,24军赶赴朝鲜战场中段,接替友军防守牙沈里——栗木洞一线长达42.5公里的防线,上甘岭、五圣山、西方山为其主要阵地在生死一瞬的战场上,万海峰始终临危不惧冷静指挥,24军炮兵队伍对美军造成了有效杀伤。金化一战,24军成功歼敌8400人。我军愈战愈勇,美军阵线被不断推后,很快就来到了38线位置。骄傲强大如美军,在战场失利的情况下,也不得不选择了停战谈判,最后他们签下了停战协议书。万海峰在抗美援朝做出重要贡献,获得了朝鲜二级国旗勋章。抗美援朝胜利后,万海峰自然也是班师回朝了。
(二十五)万希芬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万希芬绘画作品
万希芬,外交部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谷建华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2000年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赴朝作战50周年,届时谷建华先生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赴朝作战50周年书画展”,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老前辈、老战士们不吝笔墨,题笔创作,收集了近千余幅作品。如今老一辈革命家的书法墨迹,都珍藏在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里,这份独一无二的收藏中的每一件都是生动的历史,抗美援朝主题书画展是红色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历史文化的记忆和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谷建华曾说:“作为企业的领航人,我深感企业责任的重大,更深知市场竞争的残酷,大运河翰林集团将继续秉承“纳百川之势,兴文化伟业”的经营理念,和业界同仁以前瞻的战略思维及新锐的视角,打造运河文化“无边界、无框架”的经营方式,不断把运河文化的触角伸向更广阔、更高远的空间!”
(二十六)周玉书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周玉书书法作品
1933年出生,湖南省攸县人,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5月入伍,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生涯中,他历任战士、班长、炮手、参谋、股长、营长、参谋长、副团长、副处长、处长、军副参谋长、军长、武警部队司令员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周玉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6月改授武警少将警衔,1990年8月晋升为武警中将警衔,1992年12月改授中将军衔,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个人简历信来源:新华网)
古言说:“无毒不丈夫”。周玉书把它改为“无度不丈夫”。这个“度”一是目标,人年轻时就得给自己订一个目标。周玉书自己写的“志在国防”里提到:“我的目标是军人,所以我在土改工作完了以后,参加抗美援朝。”周玉书在早期采访时,曾娓娓道来抗美援朝时期的那些往事,一个个故事,像开了又谢、谢了又开的红棉花,不断地绽放,依旧艳红:
1953年5月,为了早日实现立志献身国防的理想,结婚还不到三个月,也才不过20岁的周玉书,就在新婚妻子和母亲的支持下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报名参军抗美援朝,体检、政审合格,5月25日,他穿上军装,告别乡亲父老到达攸县县城,县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县委书记在会上致欢送词时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无尚光荣,希望你们为国立功,为家乡争光”,当时同样参军战士江学川的父亲江敏瑞代表军属讲话,他文化程度不高,一口乡土俗语,他说:“你们当兵,是很光荣的。都死在朝鲜,更加光荣。祝你们都光荣在朝鲜!”在场的人满堂哄笑,他说“笑什么,不光荣,还当什么兵,我就希望你们‘光荣’在前线。”当时在场的军属都不满意他讲这疯话,认为兆头不好,有的还为这事拉已经入伍的战士回家。周玉书的堂姑母也想拉他回家,他的新婚妻子江玉华一直送到20多里外的网岭,周玉书才把她们劝了回去。 刚丧父,结婚不到三个月,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从军,这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但周玉书坚定地做到了,这充分体现了他心系国家和志在国防的理想与决心。
刚当兵时,周玉书对新的环境很新鲜,每天正规训练、射击、刺杀、投弹、单兵班战术、条令等课目都非常紧张,他开始时很不适应,但想到共产党领导翻身之恩,保家卫国之责,个人成长之志,便痛下决心以身作则,带领全班取得了优良的训练成绩。当年11月,周玉书部队被补充到广东马坝炮五师35团二营四连当一炮手,由步兵转为炮兵,开始了新的专业训练。当时他们还在使用抗战时缴获日军的九四式76毫米山炮,每天早晨练火炮分解结合,练扛90公斤重的火炮身管跑步,这对周玉书来说确是一大难题,经过一个多月的苦练巧练后,他熟练地掌握了技术要领,可以扛着炮身奔走近百米了,也迅速掌握了一、二、三炮手的技术。练兵间隙,部队为营建施工搬抬石料,有一次周玉书在山下搬石,山坡上的同志往下滚石忘了提醒,一块几百斤重的大石推下来,他听见响声后赶快右躲,结果大石头擦着他的腿就滚下去了,险些周玉书就要去找阎王爷报道了。但周玉书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受到了团部的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
周玉书说:朝阳夕阳,一个太阳,早霞晚霞,同样辉煌。生命中有了当兵的日子,一辈子不后悔。一路走来,从士兵到将军,多少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化为共和国和平奋斗的历程。国防建设不是件简单的事,关系到国家稳定人民团结。周玉书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国防,这正是他为民为国一生的真实写照。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