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024-06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中国人民志愿军司第63军在抗美援朝时期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六十三)张辉灿
题跋:国际主义伟大的精神,正义战争历史的丰碑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张辉灿书法作品
张辉灿,1931年11月生,山东平度人。1949年2月参军。参加过渡江、上海战役和上海防空作战,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历任战士、文书、书记、团作战参谋、上海警备司令部作战处参谋、总参作战部参谋、总长秘书、北京卫戍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独立团副团长、军事科学院正团职、副师职、正师职研究员。职称军事科学研究员。张辉灿先后立三等功8次,获总参积极分子2次,军事学院五好学员1次,嘉奖8次,优秀共产党员3次,先进离休干部3次等等。军委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
离休后,张辉灿开始从事研究工作。主编《战争与战略理论集萃》、《中外军事战略概览》、《少年军事百科全书——军事理论卷》、《中外战争传奇丛书》等书18册,380万字。参与撰写《游击战纲要》、《战略学》、《话说战略》、《马岛战争研究》、《历史性的转变》等书。学术成品:获军事科学院一、二等奖,全军二等奖,国家图书提名奖。书法展品获金奖、一等奖16次,二、三等奖11次,获“百杰书法家”称号3次,展品被选入《中国当代老年书画家大辞典》、《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大辞典》、《中国百杰书法家大典》等30余部典籍,有的作品被选送到日本、韩国、巴西、加拿大、美国、比利时等国展出。
(六十四)张克顺
题跋:怒啸震山河,铁血铸友情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张克顺书法作品
张克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曾任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六十五)王舒冰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王舒冰绘画作品
王舒冰,别名子涛、玉藕,1918年3月10日生,河北唐县人,曾担任太行山八路军战地记者。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书记兼系主任,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北京第二分校》创办人兼名誉校长;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艺术培训学校董事长。1951年在上海出版《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
1951年在上海出版《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一书;有功于抗大、“豫西事变”,写了《挺进豫西散记》给中央党史填补了空白;1960年教材会议主持《中国美术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审定工作。从1978年起矢志钻研古人类、古文化、古陶瓷史,著有几十篇论收入各报刊和“中国陶瓷文献指南”和几十万字的专著探讨《中华文化源流问题》,主持并促成了邢窑、定窑的艺术鉴赏、临定会和河南“渑池仰韶文化学术讨论”会的召开;1983年筹备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组成研究会后,在书画创作方面除办个人展八次和美国休斯顿市国际画廊一次外,参加大小展无计、展品无计。
作品曾收入文化部《笔端春秋》、《中国书画选》、《公仆情怀》。《亚洲书法集》、人民日报《神州书画》、《中华书画摄影家大典》、《藏山大观》、《翰园碑林》、《莲花山碑林》、主席纪念堂和周恩来纪念馆、人民日报、文艺报、中流、参考消息发行一万期纪念集、山西日报纪念集、林业部大鹏书展集,河北陶瓷、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报刊和刊物。诗词作品选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刊、《新华诗叶》、《劲松诗词选》、《陶瓷历代诗词选》、《现代诗词选》等。
抗美援朝故事精选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西线之敌乘志愿军主力向北转移之机,以摩托化步兵、炮兵、装甲兵组成“特遣队”,在航空兵掩护下开始大举反扑,长驱追袭,直逼涟川、铁原地区。这里是志愿军屯集、转运物资的重要战略交通枢纽,也是遏制对手进攻态势的战略要地。这里一旦被敌占领,就会割裂志愿军东西线的联系,对后方基地及整个战场局势造成严重威胁。1951年5月28日17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电令志愿军第63军并指挥第65军第194师迅速在涟川、铁原之间,东起古南山、西至临津江畔,正面25公里、纵深20公里地域组织防御,不惜一切代价,坚决阻止敌人进攻,掩护兵团主力和伤员转移。
第63军按照彭德怀和第19兵团首长命令,立即部署兵力,制定防御计划。以第187师为右翼防御师,担任玉女峰以东、涟川至铁原铁路、公路(含)以西地域的防御,以防敌中央突破。以第189师为左翼防御师,于涟铁公路(不含)以东、汉滩川以西地域,依托有利地形,坚决阻敌北进。与配属的第65军第194师,在玉女峰、内洞、朔宁、下浦地域组织防御。以第188师为预备队,在铁原以西灵洞、驿谷川、揪屯里地域集结待命,并以1个营为反空降预备队,准备歼灭在铁原、大马里地域的空降之敌。
5月30日,第63军全部进入阵地,抢修工事,做好大战前的准备。6月1日,敌人在进行试探性进攻后,即转入全面进攻。敌人集中千余门火炮、20余架飞机,对第63军阵地实施狂轰滥炸。接着,敌军在坦克引导下分多路向我阵地发起猛烈攻击。一场悲壮而惨烈的阻击战开始了。敌人把进攻的主要矛头指向第187师防守的涟川山口,企图夺取涟川两侧有利地形,从中间突破,直插铁原。在第187师不足3公里的防御正面上,敌人集中2个师的兵力,实行轮番猛攻。战斗最激烈的地点是位于涟川山口的榛田里北山、新村北山和162高地、167.1高地一带。敌人在第187师阵地前碰壁后,又将矛头指向第189师阵地。6月2日,敌人集中4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第189师坚守的第233.2高地和种子山阵地发动轮番攻击。经过一天的激战,该师阵地上的工事大部被夷为平地,掩体、堑壕荡然无存。指战员踏着1尺多深的浮土,利用弹坑和岩石掩护,坚守阵地,抗击敌人的疯狂进攻。激战当日,敌暂时占领了种子山、五峰寺及以南阵地。当晚,第189师第566团在团长朱彪指挥下,组成“敢死队”,于3日凌晨突然发起攻击,夜袭种子山,夺回了丢失的阵地。
直到6月12日,志愿军第63军胜利完成阻击任务,于19时30分奉兵团命令转向伊川地区休整。部队刚刚转入伊川,彭德怀便不顾危险,穿越百里战区,风尘仆仆地赶来慰问指战员。此时,第63军指战员一个个蓬头垢面,但一张张黝黑的脸庞上,绽放出坚毅和自豪的笑容。彭德怀来到战士们中间,深情地和大家握手。他激动地说:“同志们!你们打得很好!你们63军血战铁原12天,掩护了东线部队的转移,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你们是一支真正的铁军,我要向毛主席汇报你们的英雄业绩。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为有你们这样的英雄铁军而自豪……”听了彭德怀的话,全体指战员备受鼓舞,振臂高呼“祖国万岁!”“一切为了祖国!”
告别之际,彭德怀问军长傅崇碧有什么要求。傅崇碧说:“别的没什么,就是部队减员太严重,有些连队都打光了,有的连队只剩下一二十人……”“给你们补,要给你们发新衣服、新装备,还有烟、有酒、有各种罐头!”彭德怀说。不久,来自西北野战军和其他部队的15000名官兵补入该军,大批武器、装备和食品也陆续补充到位。第63军在铁原艰苦阻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轮番进攻,铸就了“英雄铁军”的美誉,书写了军史上的辉煌。(内容源自中国军网)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