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24-07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系列之二十九
来源:原创
分享到: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65e833a6a55f9.png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时任志愿军第20军政委谭右铭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八十七)谭右铭

6687e15abecf4.jpg

题跋:抗美援朝是反馈霸权维护和平的伟大历史斗争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谭右铭作品

原名谭林,1910年12月生,四川省云阳县人。1932年8月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四川云阳工委书记、云奉边区特委书记、川东临时工委书记。1937年7月后,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十总队干事,山西新军教导二师二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15师独立支队、教导第二旅政治部宣教科科长,胶东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组织部部长,山东军区独立第五旅政治部主任,华野九纵25师副政委、政委,解放军第27军79师政委,第20军政治部主任。

1950年10月后,任志愿军第20军副政委、政委,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谭右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3年9月后,任四机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84年8月彻底平反。1985年离休。2015年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6687e1817f7c4.jpg

1953年7月30日“联合国红十字会小组”双方代表在板门店举行第一次会议。图为板门店谈判会场,美方朝方和中方代表谈判桌上,左二为中国红红十字代表团团长谭右铭。(化名覃一民)

第四次战役结束前,20军奉命开赴“三八线”,参加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14日,谭右铭到兵团部领受任务。4月17日,召开全军作战会议,军长给各师布置任务,谭右铭也作了发言:“首先要搞好政治动员,使上上下下懂得这次战役的重大意义、胜利条件与困难。种种迹象表明,敌人加紧准备从我侧后登陆,企图配合陆上进攻,打到‘三八线’以北。我军要准备打一场大恶仗,消灭敌人几个师。有利条件是第二批入朝部队已集结完毕,是大兵团作战,有特种兵参加。困难是协同作战开始时可能不合拍,我们要加强团结,不得埋怨。各级指挥员要坚决执行命令,不争功,要爱惜缴获物资,以补充部队,解决困难。在‘三八线’南北由于敌人的破坏与摧残,有300里无粮区,后勤要准备充足的粮弹,部队随身带一部分干粮。由于部队补充了一部分新兵,又是夜战,所以各单位应组织好收容队,既可为部队保存战斗力,又可减少违反纪律的现象。”

4月22日,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开始。17时,炮兵开始火力准备,30分钟后炮火延伸,步兵发起冲击。战斗至24日晨,军领导指挥部队打开了突破口,完成了向敌纵深穿插的第一步任务,给伪6师以重创。谭右铭和邱相田随军指挥所至俭丹里。这时敌收缩兵力,全线退却,上级命令20军迅速追歼向抱川、议政府逃窜的美24师、25师,战斗至28日上午,给美24师以重大杀伤。由于敌撤至北汉江以南,20军奉命移至山阳里地区待机。

5月6日,第二阶段作战开始。上级命令20军在兰田里至九万里地段突破,向富坪里、美山里实施主要突击。其间军长兼政委张翼翔回国休养,部队由副军长廖政国和谭右铭负责指挥。当晚,廖政国代军长指挥部队渡过昭阳江,攻占了敌人第一线阵地。接着,部队又抢占了龙浦公路以西山地,割裂了伪7师和9师之间的联系,又会同人民军对县里、龙浦的伪8师和9师形成了合围。18日晨,县里之敌企图突围。军领导令60师构筑阵地防敌南窜,令58师向县里攻击前进,至19日第二阶段作战结束。

在此次战役中,20军共歼敌5000余人,缴获和击毁敌坦克、汽车400辆,较好地完成了穿插和突破的任务,与兄弟部队一起粉碎了敌人“在朝鲜蜂腰部(39度线)建立新防线”的狂妄计划。至11月底,西线敌人被迫全线退却,东线新兴里之敌亦被我志愿军全歼。敌人攻势彻底破产后,令东线部队经咸兴、元山乘船逃跑。此时,20军减员严重,既要妥善安置伤员,不失时机地合并建制,又要组织能作战的兵力层层阻击敌人。但全军终因体力不支,弹药耗尽,致使一部分敌人逃至咸兴地区,在飞机和舰上炮火掩护下乘船南逃。

在此次战役中,20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打败了美国的“王牌军”陆战一师,共歼敌8000余人,为粉碎敌人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作出了贡献。战役结束后,20军全军进至咸兴地区休整。

(八十八)张新吾

6687e1bbaf2db.jpg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张新吾绘画作品

张新吾,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北京市通州区老年书画研究所理事,1930年生,自幼喜欢书画艺术,离休前一直从事科研工作,1990年离休后,1992年进入北京老年大学学习国画,著有《张新吾书画作品集》。

(八十九)蔡俊华

6687e1debdc30.jpg

题跋:竹劲兰芳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蔡俊华绘画作品

蔡俊苓,笔名蔡俊华。1935年5月生,天津市人,祖籍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曾在军事科学院老年大学书法班任教,原任北京市机械工业局处长,现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创作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家、军事科学院老年大学书法教师。

自幼受外祖父启蒙,临习唐楷,后从师吴未淳、张有清、苏适等书家,主习黄山谷行书,旁涉真草篆隶。1990年后,从师那启贤、赵占东、李项鸿等画家,学习国画。初习工笔,继习写意花鸟,后主攻山水。书画作品多次入选北京市、全国、中日书画展。在“中日女子书法展”、“砚都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奖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奖。有的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军事博物馆等单位收藏。有的作品被辑入《北京书法家铭鉴》、《北京书法艺术年鉴》、《日本第十回产经国际书画集》、《中华炎黄书法家名典》、《世纪中国名家艺术大典》等典籍。出版有《蔡俊华书画作品集》。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