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4-08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一百一十五)石一宸
题跋:三所里前显神威,彭总高呼万岁军。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石一宸书法作品
石一宸,原名石广义,1914年生,山东省临淄县东杨庄村人。抗日战争前夕,毕业于师范学校。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纵队连长、副营长、团参谋主任,滨海军区司令部作战科长、教导团参谋主任、第三军分区参谋主任、警十旅参谋主任。1948年任第三纵队师参谋处长、团长,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二军师参谋长、副师长,率部参加洛阳战役,所属突击营获“洛阳营”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石一宸调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先后任副处长、处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参谋长、副司令员,由于工作积极,受到军区司令部党代表大会的表扬。1956年9月调福州军区任副参谋长,1958年参与指挥了金门炮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68年任福州军区副司令,1971年任中共福州军区党委副书记。在福州军区工作期间,石一宸主管作战训练工作。1983年5月石宸调军事科学院任顾问,在军事科学院工作期间,曾参与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编写工作。参与全军战史的研究工作。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4年6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他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离休后笔耕不辍,著有《战略战法与指挥》、《军事战略纵横谈》、《战法与回颐》、《谋略制胜》、《铁血曲》、《铁与血》等军事著作,人们称他是一名“儒将”。50年代福州军区原司令员叶飞称他是“军中武秀才”;军委副主席迟浩田看到石一宸的著书后,誉之为“百战勇将,铁血著书”;军委副主席张震称他是“文武双全”的将军。
(一百一十六)王三槐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王三槐绘画作品
王三槐,志愿军某部干事、立功两次,获朝鲜军功章两枚。
(一百一十七)王拱辰
题跋:忆三八线上,美丽的金达莱。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王拱辰绘画作品
王拱辰,志愿军某军摄影记者、曾立三等功、获朝鲜军功章 。
抗美援朝故事精选
1952年秋,志愿军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反击战中,伍先华所在连担负着出击720号高地和74号阵地的任务。伍先华为班长的3班奉命炸毁敌人的半截坑道。这半截坑道位于敌人的720高地南端,其附近暗堡林立,控制着720高地和74号阵地之间几十米的凹地和74号阵地的山腰,对志愿军攻击部队构成很大威胁。
伍先华带领全班战士连夜出发,察看敌军各个火力点的位置,确定了进攻的道路和目标。又根据敌军地堡的大小,捆了许多个不同型号的炸药包,等待出击的命令。
1952年9月29日17时,激烈的战斗打响了。随着炮火的延伸,伍先华率领3班战士迅速占领了720高地,控制了制高点,尔后直击凹地。但接近半截坑道的道路被从坑道附近的4个地堡里射出来的密集火力封锁住了。一群敌军从坑道钻出来,向720高地反击。伍先华率战士用自动步枪、手榴弹打退一股又一股冲上来的敌军,守住了阵地。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这时,3班只剩下伍先华和两名战士了。可敌军从坑道里、地堡里不停地射出密集的子弹,死死封住志愿军突击部队冲锋的道路。伍先华立即命令战士罗亚全:“你去爆破地堡,我掩护。”罗亚全抱起炸药包,向敌军地堡的右侧爬去。敌军的两道火舌,立即对准了罗亚全。此时,伍先华猛烈地向敌军地堡开火,把两道火舌吸引过来。伏在地上的罗亚全借机爬到敌军地堡群前。随着两声巨响,地堡升起了浓烟烈火。伴随着敌军地堡的爆炸声,志愿军突击部队发起冲锋,满山遍野响起了喊杀声。
此时,半截坑道敌军的重机枪又扫射过来,成为突击部队前进路上的大障碍。伍先华抱起一个10公斤重的大炸药包,跃身冲进火网,向半截坑道口冲去。突然一串曳光弹扫来,伍先华负了重伤,但他毫不犹豫地拖着负伤的身子,忍着剧痛吃力地向前爬。在距半截坑道只有几米时,他一跃而起,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扛着炸药包,奋不顾身地冲进敌坑道,在敌群里拉响了导火索。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半截坑道崩溃了,炸死敌军40多人,伍先华也壮烈牺牲。突击部队乘机发起冲锋,攻占阵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
1952年1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伍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称号。同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授伍先华为“模范共产党员”。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