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24-08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原核工业部科技核电局局长、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二军三十五师政治委员刘昌同志在抗美援朝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一百二十四)刘昌
题跋:勿忘帝国主义侵略本质 铭记抗美援朝伟大功绩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刘昌书法作品
刘昌,1915年生,山东省临沂县陈湖村人。1937年10月参加鲁西北抗日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二十三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1945年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十八旅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
1949年后任第二野战军三十六师政治委员兼四川涪陵军分区政治委员、涪陵地委书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2军第35师政治委员,12军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17军副政治委员,总参谋部军械部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0年任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北核工业基地党委书记,1972年起任国家原子能所党委副书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委书记,1980年任核工业部科技核电局局长,1982年离休。
左四政委刘昌等在宽甸车站留影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抗美援朝战争画集》
1951年3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2军第35师,出国抗美援朝。1951年4月上旬,12军到达前线,接受了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的战斗任务,即围歼土耳其旅,而后与15军合歼美军第3师。35师的任务是由伊川出发向法化洞、富华洞方向穿插,再向古文里发起进攻,会同34师合歼土耳其旅。
由于时间紧迫补给不足,面对装备优良的外国联军,有些人产生了恐惧思想。师长李德生和政委刘昌就大抓思想政治工作,使得全体指战员们的士气非常高涨,“保卫和平”“为祖国争光”“为中朝人民立功”的口号声响彻营地,决心书、保证书像雪片般飞来。
那天35军的将士们一踏上异国土地,行军速度明显地加快了。行军在夜间,又下着朦朦细雨,什么也看不清,但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35师官兵看到狭窄的山沟里停留着数百辆敌人的汽车和坦克,生怕他们逃跑,纷纷要求冲下山去,与敌人拼刺刀。当时,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一把小锹、一把炒面,还有枪支和背包等物品,负重达二三十公斤。由于一路上不停地遭到敌机空袭,部队只能夜行军。
到达前线,35师在东线担任左翼突击,攻打土耳其旅。东线地区大多是山,几乎是在没有路的情况下艰难地行军,加上天雨路滑,不时地有人摔跤,但部队有严明的纪律,队伍中没有一点动晌,更没有人吭声。
进入阵地后,35师103团受命担任52号阵地防守,部队连夜构筑工事。由于52号阵地是敌我争夺的焦点,天刚刚亮,敌人就向52号阵地发起了进攻。103团7连的战士很快打退敌人的首次进攻,随后敌人又以一个营的兵力向阵地发起攻势。敌人靠近阵地时,7连的战士勇猛地与敌人展开了战斗。
战斗越来越激烈,战况十分胶着,连长英勇牺牲了,一排排长代理指挥。由于7连伤亡很大,团指挥员命令3营后续部队迅速支援参加战斗,向敌发起总攻。战友们不怕牺牲,勇敢作战,一举毙敌五百余人,首战告捷。
攻打土耳其旅后,部队经过短暂休整,不久即奉命执行穿插任务。部队要深入敌后,寻机主动去打击敌人。穿插中,四面环山,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战情复杂,白天敌机不时地轰炸扫射,四周炮声隆隆。纵深百余里,35军突破了敌防线,攻占了敌520阵地,切断了洪扬公路,缴获了一批弹药和物资,然后部队继续向南推进,跨越“三八”线,直插汉城以南地区。敌发现我军先头部队后,不断地向进攻、围堵,双方展开了激战。但我们志愿军的将士们意气风发、斗志昂仰,与友邻部队一起,围歼美二师一部,毙、伤敌千余人。战斗打得艰苦、顽强,也很惨烈。
4月22日19时,35师104团又一举攻占了光大谷,击溃土耳其王牌之旅。第二天美军以空军和炮兵为掩护,以少量坦克和步兵为牵制,掩护其主力撤退。35师向南猛追,于4月25日3时突破大田里以北美军第3师占领的“三八”线防御阵地,迫使联合国军全线退守汉江和昭阳江以南地区。这也标志着中国志愿军实现了将联合国军打退到三八线的战略目标。至此,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一百二十五)丛醴泉
题跋:纪念抗美援朝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丛醴泉绘画作品
丛醴泉,1947年入伍,解放战争中参加了辽阳、鞍山战斗,塔山阻击战,随大军南下一直打到了东山岛。曾任志愿军某部军械股长,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一百二十六)田文
题跋:步入领邦满目凄,三千里域炸成墟,耳闻目睹冲冠怒,雪片纷飞请战书,
突破临江士气酣,刺刀见血染▢尖,英联败族满山穷▢,勇士立功绀岳山,
雪马东西埋伏严,威震溃敌瓮中▢,倾盆弹雨漫天落,初战功成战例鲜,
钢筋铁骨蔡金同,无畏无私心地雄,身负重伤肠外溢,盘肠大战立奇功,
赴朝作战好艰辛,坑道阴阴难暖身,炒面充饥雪解渴,营中不少夜盲人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田文书法作品
田文,原名田登尧,1926年生,天津市人。原就读于天津工商学院土木系,1945年7月参加革命,在太行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华北军区制图科工作,后毕业于军委测绘学院,曾在志愿军某团作战参谋并立功。
曾在总参测绘局,国家测绘局工作,高级工程师职称。1985年离休。现任建设部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