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4-09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系列之四十七
来源:原创
分享到: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65e833a6a55f9.png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校长,时任志愿军第十六军四十六师一三六团团长、第四十六师代理参谋长朱敦法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一百四十二)朱敦法

66e24df366842.jpg

题跋:浩然正气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朱敦法书法作品

朱敦法,1927年11月28日生,1939年9月加入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参加邯郸战役、豫北攻势作战、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立大功两次,荣获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级战斗英雄称号。解放战争后期父亲任二野五兵团十六军四十七师营长,参加进军大西南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敦法任第二野战军十六军四十六师侦察股股长、营长,参加进军大西南作战。1951年3月,他担任第四十六师侦察科科长,后任第一三七团副团长兼参谋长、第一三七团团长。1951至1953年三次入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16军47师141团团长、第46师代理参谋长,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率部圆满完成护送志愿军建制团入朝作战,加强辽东半岛和鸭绿江口防御,以及参加朝鲜顺川地区反空降作战和支援友邻部队抗登陆作战等任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3年晋升为上校。1958年回国后,朱敦法先后进入总高级步兵学校和南京军事学院合成军队指挥系学习,毕业后留军事学院工作。担任军事学院基本系班主任,并于1966年返回老部队任第十六军四十七师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沈阳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90年4月,任广州军区司令员,1992年10月至1995年7月任国防大学校长。曾担任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6月晋升上将军衔。2021年7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66e24e14ac4a8.jpg

志愿军第16军,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拥有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可追溯至南昌起义、平江起义、湘南起义及闽西暴动等武装起义的部队基础。在红军时期,该军逐渐发展成为中央红军第1军团与第3军团的重要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中只有三个师是装备了苏联武器的苏械师,它们分别是第11军的32师以及第16军的第46师和第47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第16军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苏械军。1952年1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志愿军第16军(包括军直、第46师、第47师和第32师)从集安和安东口岸正式入朝作战。

志愿军第16军在当时堪称中国军队中装备最为精良的部队,全军共计六万名官兵,配备苏式武器装备,于1953年初浩浩荡荡地进驻朝鲜地区,并在朝鲜西海岸部署,负责执行反空降与抗登陆作战任务。

第16军的装备堪称一流,每个步兵师均配备有1.6万名官兵,下辖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工兵团、一所野战医院、一个特务营、一个通讯营以及一个运输大队,其中包括615辆汽车。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该军火力强大,防空能力亦十分突出。每个师的炮兵团均包含炮兵营、高射炮营、反坦克连等多个专业单位,炮兵营配备有18门122毫米榴弹炮,高射炮营则装备有18门双37毫米高射炮,反坦克连则配备有18门85毫米反坦克炮。由于入朝时间较晚,第16军在朝鲜战场上并未遭遇大规模战斗。直至1953年6月,该军才奉命驻防三八线中段,负责组织防御、固守铁原、金化、平康等重要地区。

朱敦法将军这一年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他充分发挥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带领部队与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英勇作战,充分表现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带领部队取得了重要战果。

战后,朱敦法将军的主要任务转变为协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巩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他积极组织部队参与援建工作,与朝鲜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1958年,朱敦法将军结束了在朝鲜的援助任务,带着一腔热血和对国家的忠诚,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一百四十三)谢冰岩

66e24e56bcca7.jpg

题跋:反对强权侵别国 坚持正义助邻邦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谢冰岩书法作品

谢冰岩,1909年12月7日生,江苏省淮阴市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新四军,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中从事党的新闻工作,担任当地文化特支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先驱者之一。曾任《皖东日报》、《江淮日报》、新四军《无线电讯》编辑,《新华报》编辑、编辑主任,新华通讯社苏中分社社长兼《苏中报》编委,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教育长,新华社中原总分社副社长兼中原大学新闻系副主任。负责创办了华中新闻专科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新华社总社秘书长、国务院新闻总署办公厅副主任、国家出版局副局长、文化部群众文化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筹备工作。198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谢冰岩和启功等几位著名书法家同为发起人和组织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书法》杂志主编、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等。2001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

谢冰岩自幼习字,十年私塾打下良好基础,擅行、楷,其作品优雅从容、极具活力。他的书法,以二王和欧阳(询)、米(芾)、董(其昌)为基,求其韵味自然、风神潇洒。吸收宋、明、清人之长,研其意境、笔法和力度,探寻书法审美的艺术品位。他的书法作品线条自然流畅,气韵生动;粗细对比,顾盼有序,放中有收,洒脱不飘,笔笔到位,宛若天成。

(一百四十四)康东

66e24e7c9ebba.jpg

题跋: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康东绘画作品

康东,原名刘康东,曾用名刘恒哲、乃西,1926年生,四川省康定市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进藏的随军画家,享有盛誉的杰出军旅画家。194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美术组创作员,1952年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调令进京,历任《解放军画报》社美术编辑、编辑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康东绘画题材涉猎广泛、画种多样,连环画,年画,版画,油画和国画均成就卓著。50至80年代初,康东画名蜚声军内外,曾经与齐白石、徐悲鸿、叶浅予及军内外许多著名画家结缘交往。1962年,他同黄胄、佟翔天、寇鸿烈等在北京举办六人书画联展。

1983年离休后,康东心无旁骛,潜心国画创作,创作了系列反映领袖人物、民族风情与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国画作品。康东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传统功力深厚,以诗书画相结合,用笔老辣漾洒,既具国画以神取形、以形传神和立意抒情的传统,又师法自然兼融西画之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感。代表作有:连环画《烈火中永生》、《狼牙山五壮士》;油画《战斗的团结伟大的友谊》;国画《野生的马鸡》、《河口竹挺立》、《屹立的喜马拉雅松》;六十年代初,版画《ZHANG族牧歌》参加全国版画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康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国画《ZHANG族风情》在日本中日建交十周年展览中获金奖,《赤子》、《万里长征第一步》获2005年全国美展一等奖:1986年6月,在武汉举办《康东诗画展》引起画坛高度关注:2007年6月广邀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康东中国画展》,被悉尼中国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称为罕有的高水准画展,赢得了悉尼观众特别是悉尼华人的高度赞赏。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