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24-09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系列之五十二
来源:原创
分享到: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65e833a6a55f9.png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时任志愿军67军199师595团1连战士李家发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一百五十七)崔士篪

66f8efd5e5b6b.jpg

题跋:中华儿女着戎装,卫国保家跨绿江,金达莱艳鲜血染,痛失战友眠异邦,五十春秋飞逝去,三载烽烟永难忘,当年反侵志如铁,而今祖国得盛昌。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崔士篪书法作品

崔士篪,字仲宜,号山竹翁,河北省雄县人,1934年1月出生于北京。1949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直至1999年离休。历任编辑、驻国外记者、主任编辑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理事、世界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新华社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

自幼即酷爱中国书画篆刻艺术,早年曾师从著名画家溥松窗先生学习山水画及鞍马。始终研究书画艺术不辍。书画皆尊崇传统,风统清秀。书法多受二王米赵影音,工行、草及隶篆。绘画以浅峰山水为主,兼画鞍马、花鸟。他自幼酷爱书画篆刻艺术,虽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但数十年从未间断对书画篆刻艺术的研习。书法各体兼能,字体素雅,尊崇传统;绘画善长中国山水画,兼能写意花鸟、马等。累年创作甚丰。多次参加全国性书画展并获金、银等奖项。作品及简介被收入多种辞典、作品集。其作品曾在韩国、澳门等地展出。

(一百五十八)曹伟

66f8efedcb6cc.jpg

题跋:赳赳气昂扬国威,打败强敌映精神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曹伟书法作品

曹伟,总后勤部原师以上干部读书班副主任,总后老年书画研究院副会长。

(一百五十九)乔观海

66f8f0147e2ef.jpg

题跋: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乔观海绘画作品

乔观海,1930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就任于外交部直至1991年离休。离休后参加了外交部老年书画研究会,在书法方面,隶书、行书、行草等都有不少作品,曾应邀为画家陈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时书写了馆外广告牌和馆内序言。他的行书作品杨慎词“临江仙”被收在《百年经典中国书法全集》中,隶书作品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收在《中国当代老年书画家大辞典》中。

百望山的碑林中也有乔观海为庆祝香港回归而作的书法作品。外交部老外交官合唱团成立后不久,乔观海就应邀担任钢琴伴奏,一直干到2005年,前后十年之久。合唱团曾参加过全国老年合唱比赛,乔老当时担任伴奏,荣获比赛二等奖。


抗美援朝故事精选

1952年冬,李家发任二排通信员,每天由庆坡岘的山腰到玉女峰前沿班送信。从庆坡岘到玉女峰要通过敌人炮火控制的200多米宽的开阔地,敌人每天在这块土地上倾泻成吨弹药。李家发冒着生命危险,机灵顽强,每次都能及时完成任务。同年底,由于连日大雪,李家发所在的二排前哨已完全处于敌人包围之中,左右是崇山峻岭,前面是敌人的火力据点,连部不知道阵地上战士的生死存亡,也无法将上级指令及时传达给前沿战士。如果不能及时取得联系,将会影响大部队总攻。连长十分着急,李家发主动请求承担联络任务。他按照指导员指示的目标,连续冲过敌人两道警戒线。由于天气寒冷,他手指冻得红肿麻木,脚背冻裂,不时流着血,仍一个劲地在雪地里爬行。敌人发现了他,用机枪不停地向他扫射,他毫不畏惧,巧妙躲过敌人视线,先后与潜伏在雪地里的3名战友取得联系,顺利地在4小时内将连部指示传达到前沿每个战士。随着时间推移,战事越来越紧。二排分3路阻击敌人第六师一个重机枪连的进攻,持续激战后,埋伏在战壕里的战士与连部失去联络已达5个多小时,后援部队无法上来,战斗情报也无法送出阵地。

李家发夺过排长手中的战报,揣入贴身衬衣,身系3颗手榴弹冲出阵地。不多远处,敌人机枪喷出火舌。李家发灵活一跃,跳出雪沟,连滚带爬冲出了几十米。阵地离连队虽然只有1公里多,但必须要通过一个敌人前哨。李家发冷静思考,机警地将3颗手榴弹拧在一起,用力向敌人哨位掷去。随着一声巨响,两个敌人哨兵上了西天,他借着一股浓烟,冲过敌人防线,安全地将战报送到连部。由于他多次英勇机智地穿梭在敌人的炮火中传送情报,被誉为“铁腿通信员”。

1953年7月13日夜,志愿军反击南朝鲜军的夏季战役在金城川前线20多公里处全面展开。李家发所在的部队奉命向险峻的轿岩山发起反击。这天,他全副武装和战友们进入潜伏位置,等待着冲锋号令。细雨密密地下着,李家发和伏在一起的战士巩德修小声谈起话来。他们谈起了战前的立功计划,研究着战斗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李家发掏出“全家福”照片说:“这次,我一定把立功喜报寄回家去!”李家发所在第二排的任务,是突破轿岩山的南山脚,然后顺着南山脚把红旗插上轿岩山主峰。南山脚是敌人轿岩山防御阵地中布防最严密的地方,有重兵依托强固工事据守。

晚上9时,我军无数门大炮一齐轰鸣,把轿岩山打成一片火海。李家发随部队开始冲锋,他和战友们一起冒着雨在泥泞中向敌阵冲去。突然,一阵狂风骤雨般的子弹落到正在冲锋的战士们跟前。这是从山腰上敌人一个最大的碉堡里射出的,冲锋部队被挡住了。要打上去必须首先打掉这个火力点。指挥战斗的指导员接连几次派出的爆破手都在途中伤亡了。指导员焦急地考虑着:“谁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呢?”正在一旁的李家发勇敢地挺身而出。临走时,他对指导员和坑道里的战友们说:“让祖国人民听我的胜利消息吧!”他摸了摸身上带着的两颗手榴弹,从地上爬起来弓着腰就直向大碉堡冲去。突然,前面射来一串子弹把他的左脚打伤了。原来在大碉堡前还有一个小地堡,不先炸毁这个小地堡,就不能接近大碉堡。李家发带着伤向小地堡右侧爬去。爬到离火力点只有八九米的地方时,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把一颗手榴弹投进地堡,地堡被炸掉了。接着,他继续向正在疯狂扫射的大碉堡爬去。战友们紧张注视着李家发的动作,等待着他爆破成功。机枪子弹成群地落在李家发头前、脚后和身边,溅起的碎石打到他的身上。但是他不顾这些,继续拖着受伤的脚,沉着地向喷射着火舌的大碉堡爬去,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投进了射口。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机枪停止了射击。战士们立刻从泥泞地里跳出来,向前猛冲。突然,大碉堡里的机枪又重新开始射击,密集的子弹射得泥浆飞溅。在“停止前进”的命令下,战士们又重新卧倒。此刻李家发的全部弹药已用完,情况异常危急。指导员立即命令另一个战士“继续爆破”。

这时,大碉堡突然寂静下来。原来,李家发猛扑到敌人的射口上,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疯狂射出的子弹。战友们目睹这一切,愤怒地喊着“为李家发复仇”的口号,迅速冲上敌人的阵地,歼灭了大碉堡里的敌人,冲向轿岩山的主峰。黎明,李家发生前曾经在上面绣过字的大红旗被插上了轿岩山峰顶。李家发牺牲后,战友们看到他双手仍然紧紧地抓着碉堡上的泥土,半睁着眼睛注视着轿岩山主峰上的巨石。他那被火药烧黑了的胸膛,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孔……

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李家发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