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5-02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系列之七十三
来源:原创
分享到: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65e833a6a55f9.png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原兰州军区司令员杜义德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二百二十)杜义德

67c30d8f15436.png

题跋:中朝人民友谊永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杜义德书法作品

杜义德,1912年5月16日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参加赤卫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军第一师三团班长、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政治教导员、二十九团政治委员,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政治委员,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总部四局局长、直属纵队司令员、骑兵师师长。参加了长征及西路军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副校长,新编第四旅副旅长,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冀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军军长,带领野战军为刘、邓大军南下部队开路,掩护野战军中原局机关和刘、邓首长前进,为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开了通道,受到刘、邓首长高度赞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南军区司令员、第三兵团第10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抗美援朝中,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国旗勋章。曾任第十一届中共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杜义德文集》。其简介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当代人物卷》和《将帅名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至1932年1月任红1师3团3连连长、政治指导员。1932年1月至1933年1月任红4军(原红1军)第10师30团3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北。1933年1月至至7月任红4方面军第10师29团政治委员。1933年7月至1934年部队扩编任红30军89师政治委员。1934年改任红31军第91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历次反“围攻”作战。1935年1月调任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5月参加红军长征,不久任方面军总指挥部第4局局长。1935年6月至1936年2月任红4方面军直属纵队司令员。同年冬奉命转战川康边。1936年2月至11月任红军骑兵师师长。率部北上到达甘肃。同年11月所部奉命编为红军西路军,任总部警卫团团长。1937年1月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5大队大队长。1939年至1940年任八路军第129师随营学校副校长。1940年至1941年任八路军第129师新4旅副旅长。1941年至1945年任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冀南区第二地委书记。率部参加巩固发展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前后至1946年任冀南军区指挥部副司令员,冀南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至1949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挺进大别山和淮海等重要战役。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0军军长。率部参加解放大西南的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南军区司令员兼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0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50年至1951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51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9月起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政治委员,后兼任朝鲜东海岸防御指挥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至195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10月至1959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兵团政治委员。1959年9月22日至1959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1959年11月至1960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第二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常委(1960年3月起)。1960年7月至1967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海军党委副书记。

1973年7月至1977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1977年10月至1980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二政治委员,其间:1973年12月起任海军党委常委,1977年12月起任海军党委第三书记。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1月至1982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80年5月起),1980年6月至1983年5月任兰州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杜义德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杜义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9月5日18时3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67c30f5889930.png

新中国成立后,杜义德担任第三兵团政委,并在后来亲身入朝参战,直面装备精良的美军。当上甘岭战事吃紧时,杜义德果断把前身是六纵的第12军拉了出来,最终一鼓作气粉碎了美军的疯狂攻势,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回国后毛泽东接见了他,对他说:“你能攻又能守,能文又能武,我还记得你是‘夜老虎’!”

杜义德将军在他撰写的《在滚烫的日子里——忆上甘岭战役》一文中回忆道:当年,我作为志愿军第三兵团主要领导人之一,与兵团其他领导同志近山(即兵团司令员王近山)、蕴瑞(即兵团参谋长王蕴瑞)等一道,指挥兵团所辖的由曾绍山同志率领的十二军、由秦基伟和谷景生同志率领的十五军,在上甘岭整整打了四十三天,可以无愧的说,在我军战史上创造了奇迹,雄振海内外,至今仍在人民中传颂着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业绩,军史学者们在研究这个战役的种种特色。

在战役尚未开始的前四天,即10月11日,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同志从开城来到我三兵团指挥机关,向我们介绍了在板门店的谈判情况,同时传达了志愿军首长对我中线三兵团的作战指示,要有打恶仗的思想准备。因为近一个时期来,中线的敌军活动较任何时期都频繁,况且在三兵团十五军的防线内,敌机投掷了大量的烟幕弹,显然是在掩护其行动。据观察的统计,一周之内运动住返车辆达到一千三百多辆次,而且在四十五师的正面防区有敌人的一千多辆卡车和吉普车在活动,其中百余辆还是满载全副武装的美军。因此,总部首长对此特别重视。

近山和我同时表示,请解参谋长向总部首长转达我三兵团全体指战员的决心,敢打恶仗,能打恶仗。与此同时,我还对解参谋长讲,就部队的战前准备,思想政治工作,其中包括后勤补给等问题,已有数次直接和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同志讲过,他们的决心也挺大。军长秦基伟和政委谷景生两人往四十五师跑的也很勤,上上下下拧成一股劲,敌人是有来无回。近山同志也风趣地说:“这一桌盛筵,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好在义德同志,秦基伟同志的胃口好,能大吃大喝。我差一点,不过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解参谋长在开城的公务繁忙,如有闲暇,也欢迎你来,多多赐教。”解方同志笑了笑,说:“多谢你们两位的盛情,有时间一定要来的。”就这样,解方同志匆匆离开了我们兵团。

我和近山送别了解方同志,就急急忙忙走进了指挥部的作战室,在五千分之一的地图前,一边察看,一边思索敌人可能进攻的方位。此刻我突然想到一个间题对近山说:“老王,拟定往北调动休整的十二军,我看暂时不动了,好做预备队嘛。战术反击的第一阶段他们打的不错,部队有些伤亡,也属正常,就是再打一次,一点问题也没有,暂停休整罢。”近山说:“这一点我赞成,请王参谋长通知绍山他们,就说休整暂停些日子。”

形势发展得很快,就在我们送别解方同志的第二天,即10月12日,隆隆的炮声就在五圣山像山崩地裂般地响起来了,敌人集中的三百多门大炮,向十五军在上甘岭的阵地,连续两天实施火力攻击,同时出动百余架飞机,进行轮番轰炸,宛如滂沱大雨般的倾泻在阵地上。阵地上是一片烟雾,碎石横飞,一人多深的交通壕被打得无踪无影。10月14日凌晨5时,美七师和李承晚军第二师各一部共七个营的兵力,向四十五师一三五团坚守的597. 9高地和537.7两高地北山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这样揭开了战役的序幕。

当日上午,我就接到十五军秦基伟和谷景生两同志向兵团的电话,作了战况报告。当时,我们除向十五军作了战术指示外,并要十五军直接向志愿军总部发电作战况报告。15日凌晨,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和政治委员谷景山向兵团志愿军发的电报全文如下:

“在上甘岭地区,14日3时起,敌继12日连续两天的航空兵、炮兵的火力突击,又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猛烈炮火轰炸。凌晨5时,以美伪军各一部共七个营的兵力,在一O五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30余辆、飞机40余架的支援下,分六路向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与此同时,美伪军各一部共四个营的兵力,分别向我44师、29师正面之391高地、上佳山西北山、芝村南山、491高地实施牵制性进攻。是日,敌人对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一个排至一个营的兵力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了连续的冲击,共发射炮弹30余万发,飞机投弹500余枚。我一三五团两个加强连在战斗开始时,仅有山、野、榴炮15门和八二迫击炮12门支援作战。战至13时左右,我野战工事几乎全部被推毁。19时,我乘敌立足未稳,组织反击,又恢复了阵地。”

在美军发动“金化攻势”之前,根据总部的指示和兵团的布署,第一线的作战部队,均做了较好的准备,制定了防御作战计划,调整了部署。十五军在正面阵地上,构筑坑道720条,全长四万二千余米,堑壕六千四百多米,交通壕十五万四千余米,钢筋混凝土工事35个。就597. 9高地和537. 7高地来说,就构有长10米以上的坑道48条,全长760多米,在对敌全线战术反击的一个多月中,以突击的方式构筑的坑道和有掩盖的明暗火力发射点二百余个,在上甘岭还有大量防坦克壕、陷阱等,还埋了二千余地雷,对两高地特别有所加强。以坑道作为支撑点的防御工事,的确起了重大作用。

根据战斗发展的激烈情况,10月25日,十五军又召开紧急会议,作了新的布置。10月27日,兵团领导集体作出决定,对反击作战作了明确的指示和安排,并向志愿军总部呈上《关于对五圣山作战部署》的报告,很快就得到前指和志司的批准。10月30日22时,志愿军的强大炮弹怒吼了,呼啸着扑向敌阵,31日晨,除一个班的阵地外,597.9高地所有阵地被我收复。

从朝鲜回国后,杜义德由于有直面美军的经历,在见识和眼界上更加开阔,被军委任命为最新组建的人民海军副政委。担任海军政委是杜义德人生中履历最久的一份职务,他从1960年一直工作到了1979年,为早期人民海军的建设打下了坚固的政工基础。

(二百一十五)齐心

67c30dccbfe52.jpg

题跋:军民鱼水情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齐心绘画作品

齐心,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

(二百一十六)程相昭

67c30df4a0295.jpg

题跋:鸭绿江水长流,中朝友谊永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程相昭书法作品

程相昭,号江山,1935年生人,祖籍山东,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指导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舒同基金会秘书长,中国舒同书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客座教授。

因受家庭影响,自幼酷爱中国书法。参加工作后,不断临摹名家碑帖,如“二王”、颜体等。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结识大书法家舒同后,又在舒老的指点下学习“舒体”。后又在王景芬老师指导下,博学百家,收益匪谈。一九九九年赴日本参加笔会,在东京展出作品。二零零零年参加“世界华人艺术展”,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获金奖。二零零一年作品入选大型书画集《礼碑》。二零零二年其作品入选《中国中年干部书画大辞典》。同年,参加中国书画家艺术交流,对澳门及泰国进行访问交流展出,并参加创作“锦乡澳门”百米长卷,还参加第三届亚洲书画大展。其书法既有刚健浑厚、大气磅礴的气势,又有宽舒流畅、挥洒飘逸的味道。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书画展,并在报刊杂志上多次发展,有的还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获奖,并出版。作品被日本、东南亚等国际友人收藏。2001年作品入大型书画集《丰碑》;2002年入《中国中老年干部书画大辞典》。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