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5-03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原军事科学院战史部的研究员、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一军政治部《前线生活》报编辑组组长的刘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二百二十六)刘孚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刘孚书法作品
刘孚,1925年10月生,河北深泽县西南留村人,1938年3月加入八路军,1945年5月入党。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第三支队政治部担任少年先锋队队员,在第120师独立第五支队和第一旅政治部担任宣传员。参与了百团大战以及冀中、晋西北的反扫荡行动。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一旅政治部担任战力剧社宣传员,后来又在独立第一旅政治部担任宣传科干事。参加了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第一旅政治部的宣传工作,担任宣传科干事。之后,他又在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一军二师五团政治处担任宣传股股长。他参与了文水、绥远、卓资山、集宁、西华池、崂山、青化砭、金盆湾、清涧、榆林、沙家店、宜川、西府、荔北、扶郿、青海等地的战役和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孚先是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一军政治部《前线生活》报的编辑,后来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政治部《人民军队》报编辑组的组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一军政治部《前线生活》报当编辑组组长,并在随后的几年里,先后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干部教育科副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政治部《人民军队》报社编辑科科长、副总编辑、总编辑和社长,还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史部的研究员(副军职)。在这期间,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在甘肃、青海等地的平叛作战。
1955年9月,他被授予大尉军衔,还获得了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自由奖章。后来他又晋升为少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中校军衔,1988年7月还获得了独立功勋荣誉章。他还著有《烽火岁月》、《苦斗十年》、《黄龙山反击战的动员工作》(回忆录)等书,也参与编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等书。
1951年初,朝鲜战场战火正酣。第三次战役的胜利给了志愿军极大信心,毛泽东和彭德怀已在筹划更大规模的攻势。然而,连续作战的志愿军第一批部队已近疲惊,急需新的战力补充。在这个关键时刻,以第19兵团为首的第二番作战部队肩负重任,踏上征程。他们携带着全新的苏式装备,经过系统的整编训练,分批跨过鸭绿江,向朝鲜战场进发。这支生力军的到来,不仅为即将到来的第五次战役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持久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19兵团作为志愿军第二番作战部队的核心力量,在入朝之前经历了一场彻底的改造升级。这支部队从陕西、宁夏等地集结到山东兖州、泰安、滕县地区,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战前准备。这支部队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是入朝部队中最早接受苏式装备改造的队伍。新式武器的到来,让这支在解放战争中久经沙场的劲旅如虎添翼。
装备更新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官兵们熟练掌握这些新式武器。部队进行了长达数月的专门训练,从单兵到团队配合,从理论学习到实战演练,力求做到万无一失。补充新式装备的同时,人员编制也在不断调整完善。每个建制单位都按照新的作战需求进行重组,确保部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为了适应朝鲜战场的特殊环境,部队还进行了针对性极强的战术训练。山地作战、夜间行军、防空规避等科目成为训练重点,官兵们在寒冷的冬季里废寝忘食地苦练军技。补充军需物资是另一项重要工作。后勤部门为每个战士配备了适合朝鲜气候的冬装,储备了充足的弹药和粮秣,甚至考虑到了修理工具和医疗用品的储备。
刘孚也召开摄影工作会议,研究怎样利用摄影为部队服务。会议决定,分散经营,保存底片,加强展览。起初把很多照片编在一起,用大相机翻拍,再印成展览照片发到部队展出。后来,改用油印纸摺,贴上照片,在士兵中传阅。
到1951年2月中旬,第19兵团的战前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部队分成两路,开始向鸭绿江方向挺进。这支队伍的行军速度之快、纪律之严明,让沿途群众称赞不已。经过紧张有序的长途行军,第19兵团终于抵达了鸭绿江边。在这里,他们将与其他兄弟部队会师,准备投入即将到来的第五次战役。这支生力军的到来,让整个志愿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百二十七)王世贤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王世贤书法作品
王世贤,中国通州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二百二十八)王靖华
题跋:硕果累累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王靖华绘画作品
王靖华,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总装备部军职离休干部,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受到奖励。不少作品为社会收藏和在报刊书画册登载。现是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绘画创作研究员、绘画研究班指导老师。入选《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等。获《世纪功勋艺术家》称号。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