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25-05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开始,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原空军学院副院长、第十五军团警卫团参谋长,时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参谋长的沈启贤将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二百五十)沈启贤
题跋: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首战云山 给世界霸权主义者迎头痛击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沈启贤书法作品
沈启贤,原名沈继禹。1911年6月15日生,陕西省汉阴县双乳镇人。8岁时入本村私塾读书。1927年毕业于汉阴县高等小学。1930年,沈启贤参加国民革命军杨虎城第十七路军随营学校接受培训,后又被选派到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学习。这两次培训学习期间,他受到了教、学员中的地下共产党的政治宣传影响,对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有了初步的认识。1931年开始,沈启贤在部队秘密进行兵运活动,与何振亚等人秘密成立陕南人民抗日救国赤卫团,被推举为主席,何振亚任总指挥。结业后任安康警二旅第四团一营二连排长,第一团四连副连长。1937年,何振亚部改编为红第十五军团警卫团,沈启贤仍任参谋长。同年,沈启贤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沈启贤奉命赴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学习结束后,留校任区队长训练班主任,代理抗大教员训练队队长。1939年5月,沈启贤收到中央军委调令,赴华北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教导营营长,后随部改编入八路军第二纵队。1940年6月,所部随黄克诚南下华中,改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四旅,沈启贤任参谋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第四旅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十旅,沈启贤任第十旅参谋长,同年9月第十旅归建新四军第三师,奉命巩固发展淮海抗日根据地。期间,沈启贤任第十旅二十九团团长,第三师十旅兼淮海军分区第一支队支队长,新四军第三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参加了豫皖苏边区反顽战役、程道口战役、1943年春盐阜反“扫荡”、高沟、杨口战斗和淮阴战役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沈启贤奉命率领新四军先遣部队日夜兼程,抢在国民党主力部队到达东北之前挺进东北,为我十万大军进军东北扫清障碍,创造了有利条件。到达东北后,沈启贤任东北吉江军区参谋长,北满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五师师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十二纵第三十六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九军第一四七师师长、第一四五师师长。率部剿灭悍匪,清除匪患,巩固了东北解放区,受到上级表扬。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湖北、湖南、广西等重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沈启贤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参谋长,于1950年10月第一批入朝参战。参与指挥第三十九军在朝鲜云山地区取得全歼美军王牌骑一师第八连队重大胜利,首战告捷,大震军威国威。参与指挥朝鲜四次反攻战役,直至攻克汉城。1951年,沈启贤任志愿军空军参谋长兼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参谋长。1952年回国后,任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副主任、主任,负责创办空军系,为空军军事教学事业奠基。1957年,沈启贤奉命到北京创建空军指挥学院,任副院长。1975年后,任空军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负责恢复曾被拆散的空军学院建制。1979年,空军军政干校恢复为空军指挥学院建制,沈启贤任空军学院副院长。1955年沈启贤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4年,沈启贤离职修养。著有《沈启贤军事笔记》。2010年1月24日,沈启贤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抗美援朝出发前三十九军党委成员合影。左一为沈启贤。
1950年10月20日夜,沈启贤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39军参谋长,奉命率部跨过鸭绿江,在云山地区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仗“云山战斗”,这是我军第一次与美军交锋,重创美军号称“常胜军”的一个联队,俘虏美军2000人,还歼灭韩军一个师。
在他的《沈启贤将军回忆录》一书中是这样记述的:1950年10月下旬,我三十九军奉命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当时美军已夺取制空权,我国空军才开始筹建,朝鲜空军已被美帝国主又空军突然侵袭,毁于机场,迫使我军渡江以后只能采取夜间行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朝鲜人民军在金日成统帅下,给李承晚伪军以沉重打击,一度将敌军压缩至大邱釜山地区。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失败,乘朝鲜人民军后方空虚,集中了美军陆战一师,七师等所谓‘联合国军’70000余人,在各类舰艇300余艘,飞机五百余架的掩护下,于1950年9月在仁川登陆,并疯狂向我国东北边境安东市鸭绿江的南岸进犯,炮轰江北我国村镇。我三十九军按照预定计划,利用夜晚隐蔽部队行踪,向云山前进。因为山道崎岖,机动指挥车行动困难,我们决定七部指挥车拉开一段距离,打开车灯行驶。刚刚行驶几分钟,便遭到美帝空军轰炸扫射,我军参谋处长何凌登同志不幸中弹牺牲,其余车辆人员所幸无损。我们处理了何凌登同志遗体之后,便继续前进,拂晓前我们才到小森林旁的村庄宿营。
稍睡一会儿,刚吃完早饭,便接到志愿军司令部战情通报,美国王牌军骑一师和李承晚伪军一部位于云山地区,命令我军予以歼灭。中央军委决定第一批入朝志愿军为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共四个军,彭德怀同志为总司令。四个军共二十余万人,均为第四野战军几个主力军。我们三十九军接到志愿军司令部命令后,迅速向云山方向前进。抵达战地后,经过一天多详细了解敌情、地形情况后,我军部署好兵力,第二天黄昏时,向敌军发起了进攻。云山位于山沟里,我军头一天先攻占了云山四周的山头。我军居高临下,组织了各种火炮一二百门,掩护各师几十个战斗突击组,在军长吴信泉统一号令下,全军将士像猛虎扑食,一一七师(原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率先迅速突入敌军营地,犹如几十把钢刀利剑,把敌人切成一块一块的,予以歼灭。当天夜里十二时左右,我们三十九军军指挥所向前移动,路过云山时,只见这时一堆堆战火硝烟弥漫,火药、汽油、焚尸等各种气味混合在一起,臭气熏天,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比比皆是。
云山战斗,我军首战告捷,歼灭美军“王牌”骑一师第八联队和伪一师十二团及两个炮兵营,共毙俘少校以下官兵四千余人,击毁、缴获坦克、装甲车、汽车200余辆,各种火炮100余门,长短枪2000余支,以及大量的军用物资。我亲自审讯过美军一个战俘少校,他不服气,说什么“你们用的是什么战术?既不用飞机轰炸进行火力准备,又不用装甲车和坦克作先导,天一黑你们的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我正在用晚餐,毫无准备,来不及抵抗,就把我抓来了,我不佩服……”我对他说:“我们用的毛泽东军事战略战术,飞机、坦克我们暂时还没有,只能靠夜战、近战,用刺刀对付你们,如果你不服气,我军优待俘虏,很快释放你,到下次再见。”
沈启贤将军所率领云山一战,从11月1日至5日,我第三十九军歼灭美骑兵第一师八团大部、第五团一部及南朝鲜第一师第十二团一部,毙伤俘敌4000余人,击毁和缴获火炮119门、坦克28辆、汽车170辆、飞机4架,开创了志愿军入朝作战首歼美军一个团的战绩。
(二百五十一)曹汉章
题跋:毛主席接见最可爱的人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曹汉章绘画作品
曹汉章,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
(二百五十二)王沛雄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王沛雄绘画作品
王沛雄,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北京人,大学文化,一九四二年生于绘画世家,性格憨厚而开朗,心胸宽旷而恬淡,酷爱美术。自幼受父王静如教诲,深受熏陶,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70年代又深入研习任伯年、齐白石、李苦禅、王雪涛等大师的绘画技法,吸取众家之长,在自我否定中求发展,谨守“自悟者成”,深谙从事绘画艺术之内涵,在从艺道路上不断完善绘画技艺,不断完善人生价值。
其作品源于古法,不泥成式,师法自然,兼融共举,逐步形成工写并用,既秀润又雄厚的风格,画风严谨、注重神韵。其画作题材广泛,擅长写意花鸟画,常以牡丹的富丽、仙鹤的洒脱、雄鹰的勇猛、草虫的灵动、丹柿的不畏寒霜表达心声。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并被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及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在中国文联批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中被誉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载入人民日报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出版的《中华世纪专家》,人民日报社、中国画报社出版的《中国翰墨名家博览》。多次入选《齐白石艺术名家画集》“耕牛图”作为市礼为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寿田安夫祝寿。多次受文化部之邀与国外艺术团体进行文化交流,论述文“怎样画翎毛”在中华艺术报连载“金大富贵图入选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狗年纪念邮册等。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