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2025-08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原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时任志愿军空政文工团团员的袁霞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慰问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二百八十九)袁霞
题跋:秋实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袁霞绘画作品
袁霞,1933年2月22日生,山东省黄县(今烟台市龙口市)人,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中国电影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名誉理事,总政老干部学院创作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1948年考入山东胶东文协文工团。1950年随文工团编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话剧团。1955年底转业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六局。1956年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1970年调入空军高炮野战部队。1976年部队改建,复员到北京住宅公司当工人。1978年调回八一电影制片厂。代表作品有《永不消逝的电波》《苦菜花》等。获第7届索波特“为自由而奋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第16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1950年春,袁霞随团调到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话剧团,穿上了军装,当上了文艺兵。在那里,多才多艺的袁霞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参演了《王秀鸾》《英雄阵地》等歌剧,表演流畅自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袁霞在舞台上不断积淀成长,她的青春期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生,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她从一个怀揣文艺梦想的青春少女,成长为一名奔赴在前线的战士,袁霞随剧团到位于安东市(今辽宁省丹东市)的空军前线部队演出。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空军女飞行员开始进行训练,袁霞被组织安排到女飞行员的队伍中体验生活。超高的领悟能力和冷静沉着的性格使她在驾驶飞机的训练中脱颖而出,负责带她的教员诚恳地希望袁霞可以改行做飞行员,他总是对袁霞说:“袁霞,改行当飞行员吧,你一定能飞出来。”但一心热爱演戏的袁霞并未听从教员的建议。空政文工团成立于1950年,当时还没有专门的话剧队,于是刘亚楼从全国抽调了4个综合实力比较强的文工团,以充实空政文工团的力量。
1952年,袁霞又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担任团长的抗美援朝空军前线部队去锻炼。鸭绿江畔、战争前线、军队生活,让袁霞看到了生死离别,更看到了国家的精神、战士的无畏。袁霞随团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演出期间,她和战友们演话剧《英雄阵地》,演出时经常遭到空袭。这些演出不仅丰富了官兵们的精神生活,更在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爱国情怀。在战争条件下,她们面临着诸多困难。没有道具和布景,他们就自己动手制作;为了将演出带到最前沿的坑道战士身边,他们甚至将小歌剧等改制成纸皮影戏,让战士们在战斗之余也能感受到祖国的关心和温暖。
在金城坑道战期间,文工团经常到阵地上去慰问部队,有关规定要求文工团员只能下到团,因为团以下的阵地上到处都是敌人的封锁线,危险太大,文工团员来时,团领导会使情况安排接通前线的电话,由女文工团员对着电话朗读手掌和祖国人民的慰问信,并且表演几个说唱小节目。可是文工团员们并不满足于仅仅这样隔空鼓动,他们总是软磨硬泡,想方设法想走入营、连、排,在战斗间隙,有的文工团员甚至爬进最前沿的猫耳洞,传达首长的慰问,送去来自祖国的关怀,把文艺送到前线。
文工团的演出不仅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还通过文艺作品传递了中国人民的正义立场和和平愿望。这些作品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毛主席在赠作家丁玲的诗中有一句:“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字面意思是一支小小的钢笔,胜过3000名手持毛瑟枪的精兵,深层的含义就是肯定文艺工作的强大战斗力。
(二百九十)郭宝荣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郭宝荣绘画作品
郭宝荣,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
(二百九十一)贾肇泉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贾肇泉绘画作品
贾肇泉,原空七军司令部保密室主任,1931年生,在抗战时期为地下党送情报,后来在黄骅县公安局任侦察员,还参加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等项工作。1948年报名参军,1950年从渤海军区调到空军航校学习保伞工作,成为了空军首批女保伞员。1950年12月,她随空四师赴抗美援朝前线;1951年1月21号,她参加了人民空军的首次空战,当天,李汉同志驾驶着为他安装好救生伞等设备的米格15飞机,在空战中首次击落美军F84飞机,开创了人民空军的空战记录。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