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25-09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原空军指挥学院训练部顾问、时任志愿军空军司令部指挥所长沈甸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二百九十八)沈甸之
题跋:比翼蓝天成战友 共收绿水结同心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沈甸之书法作品
沈甸之,1920年生,河南郾城人,1935年加入宋哲元部第29军37师217团3营战士,亲历卢沟桥事变。1938年3月加入八路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毕业于苏联空军学院,历任班、排、连长,参谋、营长、团长、师副参谋长,志愿军空军司令部指挥所长、空军司令部作战处长、民航总局副参谋长、空军学院训练部顾问、中国空军学院研究部部长等职,1983年从空军指挥学院训练部顾问的岗位上离休。1955年被授予空军上校军衔,1958年晋升大校军衔,荣获朝鲜民主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朝鲜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国旗勋章。被借调于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的空军干部。
同时也是著名军旅书法家、诗人,擅书法、工篆刻、兼及诗文。自幼爱好书画并坚持自学,1982年参加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1984年参加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任研究部主任、创作研究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空军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其书法作品曾数十次参加国内外、军队举办的书画大展并获奖,作品多被海内外名家收藏或汇集于册和刻石。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著名楼阁山水画家何镜涵先生为挚友。因病医治无效于2026年11月9日逝世,享年96岁。
“空联司”全称“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空军的最高指挥机构,它见证了人民空军不畏强敌、奋勇作战的辉煌历程。志愿军刚入朝的时候,我军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中力量,当时美国投入了各型作战飞机1100余架,美空军飞行员大部分参加过二战,飞行时间都在1000小时以上。志愿军空军仅有新组建的2个歼击航空兵师、1个轰炸机团、1个强击机团,各型飞机不足200架,飞的都是解放战争缴获来的飞机。由于朝鲜战争形势严峻,我们不能等训练好了再打,只能边打边练,边打边建,飞行员经过东北航校的短期培训就升空作战,所以无论在作战飞机的数量上,还是飞行员的飞行时间上,都是无法与美军相提并论的。1950年11月沈甸之受命任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指挥所长。
“指挥所”坐落在丹东市汤池子镇接梨树村,一个叫四道沟的地方,那里有几个废弃的铜矿,“空联司”就设在其中一个矿洞里,不远处的一个矿洞是苏联空军派出的第64防空集团军司令部指挥所。因我军没有制空权,为预防敌机轰炸,即便是空军司令部这样重要的指挥机构也没办法,只能钻到防空洞的坑道里去办公。坑道很深,建在半山腰处,工程兵在地面铺设了木地板,坑道顶部各种管线密密麻麻。坑道里除了指挥所和作战值班室外,作战、情报、通信各处室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指挥所里的各种声音很杂,而坑道壁会有回音,为了保持安静,避免杂音互相干扰,墙上还覆盖了金丝绒布。坑道里不仅有暖气片,还有通风设备,冬暖夏凉。
坑道口还搭了几间木板房子,供首长临时休息,也作为沈甸之他们的办公室。条件简陋,看起来也很不起眼,但它却是“空联司”的指挥所,是整个朝鲜战争空战的指挥中心、通信枢纽和情报中心。浪头机场就在这座山的东面,距离大约有5公里,站在指挥所后面的山坡上就能看到飞机的起飞降落训练的场景。再往东就是鸭绿江大桥,桥那边就是朝鲜的新义州。
当时“空联司”还制定了灯火及其它一些管制规定:一、坑道外所有房子的窗户夜间必须拉上窗帘;二、户外使用灯光,例如手电筒必须蒙上红布;三、听到防空警报,所有人必须立即进入坑道;四、以坑道口为准,只能在500米之内的安全区域内活动。
根据志司首长的决心,我空军要做好打大仗,打大机群作战的准备。要求我志愿军空军加大与敌人的对抗强度,确实保障我鸭绿江沿岸的水丰水电站和桥梁的安全;主动配合前线地面部队作战;有效保障平壤以南地区铁、公路的运输顺畅。空军具体任务是与苏军协同作战,负责拦截为轰炸机护航的敌F-86机群,苏空军负责打击敌F-80、F-84战斗轰炸机机群。虽然沈甸之他们并未跨过鸭绿江,也没有扛枪翻山越岭,但是他们所从事的是鲜为人知的幕后工作,新生的中国空军建立傲人的功绩的背后都离不开这些奋战在幕后的英雄。
(二百九十九)刘泰凤
题跋:龙吟虎啸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刘泰凤绘画作品
刘泰凤,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会员。
(三百)刘汶
题跋:思路源头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刘汶绘画作品
刘汶,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