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古运回望图》姊妹篇。主创团队成员83人均为国家顶级画家,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长卷形式进行创作和表现,以“工兼写”的手法,还原康乾盛世老北京城各城门的功能作用和规划艺术,采用由外观内的方式,以通州大运河入通惠河过西便门讲起,绕皇城后至广安门结束。
东直门
刘大为书
咏东直门 [明]刘应吉
高台亭子禁城东,少得浮尘多得空。
榆柳周遭荫洞色,门涂直射远畴风。
东直门-作用
东直门是运木材沙石的,也被叫做“建直门”。清朝时南方的木材常常储存在东直门外,因此北京城所需的木材大多从东直门运进北京城,因此东直门又俗称“木门”。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直门篇鉴赏
东直门-历史
元代以前基本是荒地,元大都的建立,就是开始了东直门准确的历史,元大都是1267年,由忽必烈下令施工,东直门的历史就由此开始了。东直门地区在这儿,当时是住的崇文门,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文东武西,在元朝时期,当时的崇文门,也就是今天的东直门。
图为《京门九衢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书法家杨萱庭先生为长卷题诗图片
在明、清年间南方木材经由运河抵京城均储备在东直门外,为的是宫廷、衙署、园林等建筑、修缮之用。木垛如山,座座相连,排山倒海一般,大的方木每面达一人之高,各种圆木都是深山里坚硬的珍稀树种。从通州运来的南方粮米存储于东直门内各大仓场内,随时应城内皇家、官员、军队、平民食用。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于东直门外建水关,管理进京货物。清代于东直门外设“春场”,每至立春时顺天府尹于此鞭“春牛”“打春”,预示着一年春耕生产大忙时刻开始了。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东直门明代初期沿用元代旧名称“崇仁门”,明成祖永乐年起,称“东直门”。与西直门相对,取“民兴教化,东至东海,西至西陲”的含意。东直门为“京城九门”中最贫穷之门,它的瓮城尺寸在北京内城各门中也是最小的。在东直门的瓮城里,以郊外盆窑小贩和日用杂品商人居多。因做这种买卖的,都是小本生意,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需求,所以东直门聚集的都是穷人。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直门篇鉴赏
东直门-结构
东直门是位于北京城内城东垣北侧的一座城门。主要包括东直门城楼、东直门箭楼、东直门闸楼和瓮城。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城楼形制同朝阳门,但规制略小,面阔五间通宽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3米;楼连台通高34米;瓮同西直门,四角皆为直角;东西为62米,南北为68米;南侧瓮墙辟券门,门上建闸楼。20年代初期,在瓮城内从正东向正西方向拍摄的东直门城楼门洞。门额上镶嵌的“东直门”三字清晰可见;门洞券顶“五伏五券”的做法亦清晰可辨;凸凹不平的石路面,显示着岁月的沧桑。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直门篇鉴赏
城门城台底基宽39.95米,底基厚28.8米,城台顶宽35.20米,顶进深22.90米,城台高11.58米。内侧券门高7.70米,宽6.35米,外侧券门高5.25米,宽5.30米,城台内侧左、右马道宽4.8米。城楼连廊,面阔31.50米,连廊通进深15.30米,连城台通高34米。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瓮城为正方形,四隅均为直角,东西长62米,南北宽68米,瓮城南侧辟券门,券门上建闸楼,闸楼形制同朝阳门。瓮城西北角建关帝庙。瓮城门上有一单檐硬山谯楼,其外侧墙体辟有两层箭孔。城楼朱楹丹壁,面阔5间,进深1间,楼高34米。瓮城与城门相对之垣墙正中筑箭楼,其外侧面阔7间约32米,内侧垣座面阔5间约27米,通高30余米。楼前、左、右三面墙体各辟箭孔4层,共有箭孔80个。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直门篇鉴赏
东直门古迹 -东直铁塔
铁塔寺在东直门外,寺内有铁塔而得名。传说塔内供奉的神像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之肉身,神像被称为“肉胎佛”。据说,北京有肉身像者有两处:铁塔寺内这尊神像;香山八大处香界寺后边宝珠洞内桂芳方丈肉身像。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说是铁塔,其实是指塔尖即塔上半部分而言。它用铸铁浇铸而成,长约四米左右,形状与北海白塔相同,但颜色因铁铸而呈黑色。塔顶华盖处有一圈铁铃,北风一刮,叮咚作响,浑厚悦耳。塔下半部分是垂直八棱柱体砖石结构。此塔造型独特,砖石与铸铁浑然一体,显得古朴庄严。铁塔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拆除。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直门篇鉴赏
东直门传说 -东直门上的大脚印
北京城的城门在动工时总应该有先有后,据传最早建设的便东直门。北京所有城门都要按照东直门修建,因为修建这座城门不是别人,就是瓦木工祖师爷鲁班师傅!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传说明成祖朱棣决定重新修建北京城。修东直门时候,楼檐东北角比其它楼檐略高一些。众木工急得直出汗。正在犯愁之时,人群中走出中年壮工一名,围着东北角楼檐察看了一圈。突然,三下两下爬上脚手架顶,一个鹞子翻身,一只大脚正落在楼檐东北角的椽子之上。再一转身,飞一般溜滑下来,钻进人群,不见了踪影。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直门篇鉴赏
大家互相看看,正在犯疑,一位年轻木匠手指楼檐惊叫:“大家快看!”众人聚齐观看,只见斗拱已经四角平服,稳稳当当!工头大喜,上楼一看,角上椽头黑乎乎一个巨大脚印,恍然大悟,对众人道:“原来就是祖师鲁班,快敬快拜!”大家一听,扔下手中家伙跪地便磕,口中高呼祖师慢走!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东直门修缮完工,那椽上的鲁班脚印一直留着,凡是后来到京的木工瓦匠都要登上城楼,观瞻祖师留下的足迹。如今,东直门早已拆除,留给后人的,只有这一点点神乎其神的传说而已!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直门篇鉴赏
长卷内容摘要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京门九衢图》所展现的老北京城以宫城为核心,宫城中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在中轴线两侧,一些坛庙、寺观、苑林、府第、胡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对称布局。格局严谨、层次分明形成了这座著名都城独具特色的整体风貌。
图为《京门九衢图》-老北京城门创作资料用图
经过元、明、清三代发展形成的这座都城,是历史文化、科技艺术和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