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2-08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古运回望图》姊妹篇。主创团队成员83人均为国家顶级画家,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长卷形式进行创作和表现,以“工兼写”的手法,还原康乾盛世老北京城各城门的功能作用和规划艺术,采用由外观内的方式,以通州大运河入通惠河过西便门讲起,绕皇城后至广安门结束。
东安门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安门篇鉴赏
东安门-作用
东安门位于今南、北河沿大街东侧,与东华门大街交汇处。东皇城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在玉河以西,河在墙外,宣德七年(1432年)东移,将玉河包入墙内。墙为南北走向,正对紫禁城东华门设东安门,为七间三门黄琉璃单檐歇山顶。官员们上朝陛见,皆由东安门进宫。
图为《京门九衢图》-著名画家为长卷作画留影
东安门古迹 1-灯市口大街
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二里许,即灯市口地区。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民间称为灯节。明代在这里要举办一年一度的灯市,这里就成为了灯笼的海洋。明太祖朱元璋喜欢观灯,在南京时就“放灯十日”,与民同乐。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仍有这个喜好,就在此处设灯市,时间是正月初八至十八,为此并赐百官五天假日。到了清代,灯与市分开了,“市”归琉璃厂、灵佑宫,“灯”仍设内城东四牌楼和地安门一带。元宵之夜,上有皎洁的月色,下有明灯万盏,天上人间交相辉映,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安门篇鉴赏
彩灯的制作技术在这里得了到最大发挥。有各种材质的纸灯、纱灯、玻璃灯、冰灯;形状有西瓜灯、鲤鱼灯、荷花灯、葡萄灯、亭子灯、斗形灯等;灯的装饰有的画上花草、有的画上山水、有的写上“福”字或“喜”字、有的画上历史人物;灯的展示也令人炫目,如宫灯对称、串灯排排高悬、不停转动的走马灯等。灯会上还有放焰火、走高跷跑旱船、耍狮子、小车会等等表演,更是一种民俗文化的大汇展。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北京灯市由来已久,最盛在明代,那时皇帝还曾赐百官假十日以庆祝灯节,灯市放灯时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远近游观者不下万人,灯市口之名便因灯市而起。灯市自每年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止,其中以上元节这天最盛,因此又有十四日试灯,十五日正灯,十六日罢灯之讲。据记载,明朝灯的种类繁多,有纱灯、纸灯、麦秸灯、走马灯、五色明角灯等。灯上的绘画也丰富多彩,有百花如梅、兰、竹、菊、桂花、牡丹,鸟兽如凤、鸾、龙、虎等,还有鱼虫、十二生肖等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无不颜色鲜美、无不形象逼真。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安门篇鉴赏
同时,还有笙箫鼓乐表演和耍杂耍的,如蹬坛的、翻筋斗的、打碟子的。灯市上还有放烟火的,五颜六色的烟火与流光溢彩的明灯相映成辉,可谓火树银花不夜天。灯市上还有不少售卖百货的,所卖百货与庙市比有两多,一是纨素珠玉多,二是华丽妆饰多。不言而喻逛灯市的多以达官贵人和妇女儿童居多。到清朝雍正年间时,雍正皇帝曾下令内城禁止开戏院及旅店,商人迁出内城。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京城灯市遂移至外城,主要在正阳门外及花儿市、菜市、琉璃厂等处。清朝灯市以正阳桥西廊坊为最,每到灯市开市,正阳门外大街各家商铺争挂新灯,其中以糕点铺灯最为美。清朝的灯种类在明朝灯基础上又增加了玻璃灯和西洋灯等。灯上所绘内容也更加丰富,还绘上了古今故事如《列国》、《封神》、《三国》、《西游》《水浒》等。清朝灯市上也有鼓乐和杂耍表演,烟花炮竹上较之明朝又花样翻新,匣炮、二踢脚、天地灯、八角子、飞天十响、五鬼闹判儿、炮打襄阳城等名目数不胜数。灯市上还有射灯虎即猜灯谜的游戏。灯谜一般都不太容易猜出,猜中者会以鲜果、小吃等作为奖赏。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安门篇鉴赏
永乐年间在今天的灯市口大街一带,形成了一条商业街,店铺聚集,喧闹非凡。每到正月初一至十六的晚上,这里的店铺酒楼都各自挂出彩灯,五颜六色,灯火通明,有纱灯、纸灯、麦秸灯、走马灯、五色明角灯等从白天喧闹的市场一下子变成一条绚烂夺目的灯街。其中以上元节这一天的灯火最盛,因此又有十四日试灯,十五日正灯,十六日罢灯之说,灯市口便因灯市得名。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一代名臣张居正在《元夕行》中对灯市多有赞美之辞:“今夕何夕春灯明,燕京女儿踏月行。灯摇珠彩张华屋,月散瑶光满禁城。”由此可以想像出当时的灯市场面是多么的壮观和迷人。灯市口的灯市一直持续到清中叶,以后被移到前门外廊房,以及地安门和琉璃厂一带,灯市口大街便日趋冷落。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安门篇鉴赏
东安门古迹 2-皇恩桥
御河上有一座皇恩桥。据《京师坊巷志稿》载:“中官初入选进东华门,门内有桥曰‘皇恩桥’,谓从此即受皇恩也,俗呼‘忘恩桥,以中官即富贵,比仇其所生也。”看到中官上了皇恩桥,就是人们常说的“鱼跃龙门”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其实中官们就算上了此桥入了皇宫,也未必就一步登天,大部分还是难逃悲惨的命运。中官们称此桥为“望恩桥”是希望得到皇恩的意思,百姓们就因“望”与“忘”同音而讹称为“忘恩桥“了。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皇恩桥玄真观位于东华门大街1号(原东安门大街45号),坐北朝南。观内建筑主要有山门、正殿及配殿。殿内供奉泥塑彩绘的真武大帝和二侍者、二站童。该庙始建于清初,原址在皇恩桥桥头,皇恩桥即东安门内桥。“桥上有庙,庙里有桥”。以前在老百姓口中流传的这句顺口溜指的就是这里。“桥”说的是皇恩桥,“庙”指的是桥头的这座玄真观。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安门篇鉴赏
1912年毁于火,1923年改建于此处,仍称“皇恩桥玄真观”。观内建筑主要有山门、正殿及配殿。山门一间,大式硬山顶,筒瓦过垄脊。砖砌封护檐。正殿面阔三间,7.8米,硬山过垄脊筒瓦顶,前出廊,殿内供奉泥塑彩绘真武大帝及二侍者、二站童。东西配殿面阔三间,7.8米,硬山过垄脊筒瓦顶。院内有《光绪重修碑记》和民国十二年(1923年)《改建碑记》碑各一座,在《改建碑记》碑文中有“忘恩桥乃皇恩桥之讹也”的记载。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东安门古迹 3-御河
皇城东墙外有御河,御河又称“玉河”,就是元代的通惠河,明初此河仍为运输通道,喧嚣之声达于宫内。明宣德七年(1432年)宣宗下旨将皇城东墙东移至御河东侧,皇城东侧的东安门亦向东移至皇恩桥东侧。并在东安门旧址处建起了东安里门。此举施行后城外货物由御河水运至城内“海子”(积水潭)之举即被废止。宫外进贡的瓷器、绸缎等各种贡品能经由此道,直接运进皇城,并存放于原来御河边的各种库房之内。现存地名“瓷器库”“灯笼库”“沙滩”等就是见证。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东安门篇鉴赏
长卷内容摘要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京门九衢图》所展现的老北京城以宫城为核心,宫城中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在中轴线两侧,一些坛庙、寺观、苑林、府第、胡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对称布局。格局严谨、层次分明形成了这座著名都城独具特色的整体风貌。
图为《京门九衢图》-老北京城门创作资料用图
经过元、明、清三代发展形成的这座都城,是历史文化、科技艺术和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
|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