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2023-06
《京门九衢图)——刘烈雄导演眼中的电影
分享到:

作为一名江南人氏,我对北京的感觉一直是朦胧而陌生的。

自1993年我到北京念书开始,一恍就是十七年,但这十七年,我始终与北京保持着一份清寥而神秘的距离。这种距离来源于我南方人内心的彷徨、迷失和孤寂,还有就是江南人的浪漫主义诗性般情怀及南方、北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事实上导致了让我在北京找不着那一份默契和邂逅。

因此我常说:“我也许是北京城的一个潋滟的过客”。譬如,在北京的岁月里,我常喜欢不间断地飞向另外一个城市、或者一个陌生的境地。这种飞行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工作,但从一方面是为了我想洗去北京带给我的一种凝滞的思维或者减去北京生活高速的压力场。

到了最近,我才开始阅读关于北京的有关小说和历史书籍等,也尝试着去研究北京城市的变迁史和北京的人文精神的格局。很显然,我惊奇地发现:北京的文化历史如此厚重、以至于几乎承载着中国近代历史和当代历史的主体玄机。于是在这些并非彷徨的日子里,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北京的那些过往的历史,譬如我喜欢北京城的那一段时间---明末清初的动乱之际,一种浓厚的硝烟弥漫着整个城市,你或许看见了什么?或许看见了历史在一个瞬间其实就是一个玩笑,让这个帝国产生了一种无法预测的随机性。

而那幅长达182米长的《京门九衢图》则让我震惊!更让我惊叹:在这幅图里,完整地展现出北京城门文化的精神图谱。其实这幅图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她不只是北京城门历史的还原,而是一种对于“京华繁华”世界的缅怀和纪念,更像是将北京城的古老思想用一幅长卷连绵起来。

那么对于这部电影,我们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结构?

image.png


事实上,我在不断思考之际,竟然寻找到一个陌生而神秘的核心:即我还是采取了以现实主义的简约编年史方式和超现实主义方式相结合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复调主义电影结构:

(1)第一空间:在主体的现实主义编年史中,有四个部分:童年期间、文革期间、改革开放初期和做画《九衢图》期间。这四个部分是顺时间的方式来讲述的,这个部分主要是以人物和故事为主体。而在每个部分之间,我希望通过时代的音乐和歌曲来衔接之。譬如从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之间就用了文革期间的革命歌曲来转场,这样就流畅地解决了编年史电影叙事艺术中的点线连接问题。

image.png

(2)第二空间:即男主人公的回眸意识空间:这个空间的场次比较少,即采取了对于男主人公的原精神世界的审视,譬如他与童年的兰妮子美好的城门故事的回忆,以至到影片结尾,男主人公仿佛在画展中与兰妮子重逢。

(3)第三空间:我即设计了一个虚幻的历史人物:一位叫凝眉的王朝女子,她的身份也许是一位王妃,也许是一位娘娘。这位女人似乎穿越了时间和空间与男主人公之间进行了系列的对话和讲述:由于电影的篇幅的限制,我只是选择了这个虚幻的凝眉讲述了发生在崇文门和永定门的两段爱情故事。

image.png

第一段发生在崇文门的故事简约地讲是凝眉与一位小生相爱,可小生却死在了崇文门。凝眉的爱情的凄然其实是阐释着:当我们要进入到一条门之外,意味着你要改变你的生活常态,那么你必然承受着你无法想象的凄然局面。

第二段发生在永定门的故事简约地讲是凝眉尝试着去拯救一位王爷,这位王爷深深地爱着凝眉。但后来王爷死了,凝眉却无法走过永定门。这两段故事的讲述方式都非常简约,在几场间就完成了简约的能量之美。

image.png

这似乎呈现出一个影片所赋予的象征意义:“我们究竟是否可以进入到这条门里,这条门也许蕴涵着无限的玄机。”

而事实上,在影片的主体部分更是以戏剧性的方式叙述了“男主人公进入到北京全部的门”的生活精彩故事,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一群迷恋北京文化的人们的奋斗史。有孤寂、有彷徨、有退却、有抗争、有奋进等等。

image.png


对于上述的三个空间,我感觉到在剧本中做到了有机的、随性的融为一体,就犹如歌剧的声部设计一样:这三个空间是三个灿烂的声部,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且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一直为第一空间服务—产生了异常的复调效果。

image.png


很显然,影片是通俗的,也试图展示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但不管怎样,我们的电影的本体还是以讲故事、塑造人物等为主,在影片进程中,涉及到多个“戏剧冲突事件”,但这些“戏剧冲突事件”是生活化的冲突,是真实生活而提炼出来的事件。 

本影片中还暗含着另一个命题:即“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传承”。我相信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会感受到这种“冲突和传承”的矛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