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22-08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镇江趣事”
来源:原创
分享到:


W020210218573248102774_副本.jpg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镇江篇鉴赏

  镇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宜”为镇江最早地名,是3000年前周康王封给宜侯的领地。春秋时镇江称朱方,后曾用谷阳、丹徒、京口、润州等名称。北宋建镇江府(1113年),始称镇江,历经宋、元、明、清。辛亥革命后称丹徒县,1928年改为镇江县。

图为《古运回望图》—— 创作采风图片

  |名胜一

  中国四大名庙-金山寺

  金山寺即江天寺,始建于东晋年代,初名泽心寺,南朝、唐朝初称为金山寺。清代金山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庙”。金山寺因当时皇帝的信仰不同曾两度由寺改观:一次是唐朝,曾把金山寺改为龙游观近200年;第二次是宋政和四年(1114年),徽宗赵估奉道教,又将龙游寺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道士观),为天下神霄第一,后复名为龙游寺。通常寺庙的山门都是朝南开,而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为什么呢?金山寺山门朝西的真实原因据史料分析:因古代金山屹立在扬子江心,游人透过朝西山门放眼望去,便见浩渺大江奔腾而下,正合“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之诗意。

图为《古运回望图》—— 创作采风图片

  |名胜二

  卫公塔

  唐宝历年间(825年-826年)铁铸的八角形卫公塔。传说甘露寺修好佛殿时,主事和尚心中欢喜,但总觉美中不足,原来是缺少一座宝塔。到半夜,忽听江上起风了,风急浪高,响了一夜。和尚一夜没睡着。第二天天刚亮,推窗一看,江面上雾蒙蒙一片,就近朝山脚下的地方,有个黑乎乎的东西顺水而来。风息浪静后,和尚跑去一看,原来是座铁宝塔在岸上!和尚高兴得不得了,但怎样オ能将铁塔安在山顶呢?和尚正在焦急时,忽闻:“我来搬这铁塔!”和尚回头一看,见是四大金刚一齐来到面前,合力将铁塔搬上山放好。和尚后来就凭自己的记忆,在甘露寺里塑了四座像,所以北固山上没有别的佛像,只有四大金刚。甘露寺铁塔位于天王殿东北,实际上是唐宝历元年(825年)卫公李德裕建,故又称“卫公塔”。

图为《古运回望图》所绘镇江名胜古迹——卫光塔

  |名胜三

  丹徒港

  画卷上与丹徒口相近的连续有几个小城镇,在运河两岸岗岭起伏草木行列之间,有丹徒镇、甘露镇、新丰镇和高资镇。丹徒镇有东、西两港,皆通大江,达运河,也称“丹徒港”。明初,在此设巡司,是江防要地,负责运河漕运安全。在汉、晋时期,丹徒县的政府机关就设在这里。

图为《古运回望图》所绘镇江名胜古迹——丹徒港

  |名胜四

  甘露镇·甘露寺

  北固山上有三国吴帝孙皓甘露元年(265年)始建的甘露寺,有宋代大书法家赞为“天下第一楼”的多景楼。甘露寺前对北固山,后枕大江。唐代宝历中期(825年-826年),李德裕途经此地时建寺,恰好天降甘露,故名,这是南宋朝胡三省考证结论。但《丹徒志》否定其说法,提出北固山的支麓,稍转而南,崇然隆起,当地人称为土山,在三国吴时,就建有甘露寺了,后来李德裕有所增建,唐乾符中期(874年-879年)被火烧毁,不久复建,北宋大中祥符中期(1008年-1016年)オ移建在北固山上。

图为《古运回望图》所绘镇江名胜古迹——甘露寺

  |名胜五

  焦山·普济庵

  镇江还有焦山,亦在江中,与金山并峙,以后汉处士焦光隐居此处而名。焦山上有东汉兴平年间(194年一195年)创建的普济庵,有南朝与唐宋元明时期的碑刻百余石。此外招隐山的招隐寺、黄鹤山的米芾墓、云台山的昭关石塔等等,都在江岸山上,俯瞰着一江春水向东流,饱览着大运河的白帆在镇江与瓜洲之间横渡大江,夸赞着镇江的光辉历史。

图为《古运回望图》—— 创作采风图片

  |名胜六

  北固山

  北固山,三面临江,回岭陡绝,势最险固而名,南朝梁武帝曾題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组成,主峰即后峰,是风景最佳处。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三山鼎立,在控楚负吴方面,北固山更显出雄壮险要。

图为《古运回望图》所绘镇江——北固山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谷建华个人简介: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

2001年春,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为续接千年大运河历史文脉,传承5000年泱泱大国的厚重文化,董事长谷建华对历史文化挖掘和保护的责任感,以特有的文化大发展的战略眼光组织数十名专家学者,发起了徒步大运河两岸实地考察,收集素材,开始了创作《古运回望图》的浩大文化工程。

历时5年之久,于2005年末由董事长谷建华担任策划,众多知名艺术家共同参与完成了历史长卷《古运回望图》。

全卷长210米,高0.83米,用中国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手法与现代水墨技法融为一体,完美地将漕运鼎盛时期京杭大运河的风貌跃然纸上,展现世人。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历史横切面的真实的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