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的大运河,绵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数十座城。

  创作时正值大运河申遗成功六周年,由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打造“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以“古运新说”为主旨,从杭州出发,过扬州、访苏州、抵北京,探寻沿线城市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讲述水乡之畔的时代故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无锡篇

  因运河而生  因运河而兴

图为《古运回望图》无锡段采风资料图

  大运河无锡段全长40.8公里,形成于春秋,发展于隋唐,兴盛于明清,是文字记载江南运河最早的段落。环形的河道,勾勒出了无锡“龟背城”的历史空间形态,在城南形成了“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的奇景,也成就了无锡的工商繁华。

 

图为无锡段运河资料图

  无锡这座城,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大运河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无尽的商机,运河两岸自古以来“商贾云集、船乘不绝”,运河两岸分布着历史上有名的米市、布市、丝埠和钱埠及相应的“四大码头”。如今仍然留下工业遗产30多处,如茂新面粉厂、惠山泥人厂、北仓门蚕丝仓库旧址,是国内工业遗产最多的地区之一。

  大运河曾是无锡经济的命脉,也是厚积无锡数千年文化的彩带。她是承载无锡城市数千年发展历史的“母亲河”,因此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对无锡来说极具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图为《古运回望图》无锡段采风资料图

  从有运河开始,无锡先民就傍河而居,因河设市,以河为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江南运河水乡文化。

 

图为无锡段运河资料图

  要了解江南水乡文化,要从无锡的清名桥谈起。清名桥两岸的水弄堂是无锡最具特色的水乡风景,是古运河特有的运河景观。清名桥段两岸,民居高低错落,码头石埠错落有致,由桥、河、街、坊、窑、弄、堂、宅、馆、寺、塔等众多景观相互融合在一起,散发着枕河人家的生活气息,于是民间俗称“水弄堂”。白天人家临窗面水,夜晚船家橹声灯影,每逢下雨时节,丝丝小雨飘洒在白墙黑瓦上,恰似一幅"人家尽枕河"的民俗风情画。

  由于无锡段是历史最悠久的、最有特色的、保留原生态风貌最好的,并且将“水”与“文化”完美结合的运河段,因此被誉为中国运河“绝版之地”。

  千里运河  独此一环

 

图为新时代无锡段运河资料图

  如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挖掘和研究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践行和弘扬大运河蕴含的伟大创造精神,为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无锡方案”,贡献“无锡智慧”,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提供坚实有力的智力支撑。

  无锡市梁溪区内11.8公里的环城古运河慢行步道已经贯通,从妙光桥出发,可沿着古运河一路感受“串珠成链、闭合成环”的古运河风光。环城古运河慢行步道是无锡市梁溪区近年来实施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无锡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市民在环城古运河慢行步道体育锻炼

  环城古运河慢行步道是双线形式,通过双线即吴桥往北、跨塘桥以南形成两条重要的步道向外延伸辐射:北起吴桥,南至跨塘桥,西起西水关,东至羊腰湾,四周以环城运河两岸为界限;沿线经过运河公园、西水墩公园、体育公园、南禅寺、业勤纱厂遗址、北仓门艺术中心、站前商贸区、清名桥历史街区等重要节点,采用“环通、节奏、渗透”的手法,设置驿站、码头,形成一条能显露无锡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展示路径,拉近人与河道的距离、无缝对接周边区域旅游资源、形成便捷的环城整体交通网络,打通城区节点空间。

  沿着千年古运河,蓉湖溯源、北塘米市、莲蓉烟雨、站前灯火、熙春朝晖、望湖熏风、梁溪晓月、旧城怀古,八处主题景观勾连起两岸原本割裂的风光,让无锡环城古运河“千里运河,独此一环”的优势更加凸显。

 

图为无锡段运河资料图

  2019年12月,无锡市运河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在大运河文化带的载体建设上一方面盘活存量,另一方面做优增量。大运河沿线博物馆展示陈列提升工程也已全面启动,创新“互联网+大运河遗产”的展示模式,打造以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周怀民藏画馆、无锡丝业博物馆等一批运河沿线博物馆为基础的大运河综合博物馆群。

  同时,惠山古镇申遗、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期)保护展示工程、阖闾城遗址发掘保护项目及龙山石城墙本体保护工程(一期)保护等工程被重点推进,古运河旅游度假区、华侨城古运风情小镇、古窑艺术村等重大运河文化旅游项目也将加快建设。

  昔日“米码头”成创意智慧中心

 

图为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资料图

  无锡运河岸边,一个国家级数字电影产业园正悄然崛起。这里聚集了国内外500多家知名影视制作企业,《星球大战》《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捉妖记》《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大片、名剧,都曾在这里拍摄和制作。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崛起,得益于无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无锡市委、市政府毅然决定搬迁当时无锡最大的轧钢厂——雪浪轧钢厂,在原址建设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实现了从制造业到创意产业的华丽转身。该产业园开创了“中国电影工业3.0时代”,能满足各种大型高科技影片的拍摄需求。每年有近200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制作,园区已形成50亿元的年产值规模。

  而无锡这座运河城市更大的梦想,是向智慧产业进军,让物联网人才、资本、技术要素在无锡集聚。据了解,作为全国智慧城市排名第一的城市,目前无锡已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物联网研发项目2000多个,物联网专利申请量近万件,由无锡牵头或参与制定的物联网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41项,均居全国前列。

  文旅结合打造国际运河城市

 

图为新时代无锡段运河资料图

  201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将在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浙东运河、永济渠(卫河)、通济渠(汴河)10个河段。

  无锡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工作正在不断提速: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成立,运河文化教育联盟在无锡组建;城区段运河步道整体环通,惠山古镇二期工程、锡钢浜游客集散中心建设紧锣密鼓;无锡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也在推进落地……

 

图为《古运回望图》所绘无锡——古窑场

  2020年3月18日,无锡市委常委会召开第170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无锡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无锡运河文化的整体打造将更为清晰和系统。随着清名桥核心展示园和惠山古镇核心展示园建设加快,富有无锡特色的国家文化公园格局也将逐步形成。将把大运河无锡段建设成传古扬今的文化带、绿色宜居的生态带、享誉中外的旅游带。

  愿大运河无锡段保护传承利用实施发展的越来越好,也期待运河无锡段能带来更多新鲜的时代故事。

  总策划谷建华

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出品

中国网运河频道、央广网文化频道转发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

  附:关于《古运回望图》

  《古运回望图》之创作,旨在弘扬自强不息之民族精神,漕运盛景之再现,贵在推崇厚德载物之中华气量。

  公元新世纪开元之年,华夏再沐朝阳,春风又绿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华先生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弘扬运河文化为己任。斥巨资,募群贤,研史料,重考察,集众家之才智,请诸师之妙笔,穿越六百年时空,探寻当年漕运盛景。历时五载,征修四次,终成《古运回望图》。

  全卷通高83公分,长210公尺,以明代航运鼎盛时期为背景,以运河为主线,自通州始至余杭终,经京津冀鲁苏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余城镇,浩浩荡荡,三千余里,一气贯通,气势恢宏。画面兼工带写,五色丹青,师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细腻,疏密得体。山水迤丽,柳岸花明,漕艘栉比,往来如梭,闸坝码头,廪粟云屯,城镇市井,百态人生,纵观全卷,三千里漕运风情尽收眼底,五千年华夏文明彰显其中。正可谓,漕运舟楫之盛,可抵长城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