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22-08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宣部要求,要进一步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等重大活动中的作用。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爱教基地
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位于通州区凉水河畔,于2008年10月发起成立,是通州区第一家民营博物馆。博物馆占地近10亩,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藏品数万件。
目前,馆里藏品有玉雕、木雕、石雕、漆雕、牙雕、剪纸、景泰蓝工艺品、青铜器工艺品、陶瓷工艺品、工艺家具、草编生活用具、文房四宝等,还有名人书画作品及恢宏的历史长卷等。
多年来,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优势,以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为核心,宣扬老北京文化、运河文化,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此举得到了单位和区文委的大力支持与资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博物馆多年的文化积淀与贡献引来了“金凤凰”,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和中国老年报社书画院相继在我馆挂牌,将该馆设为开展学术活动和书画创作的基地。而且,诸多馆藏及文化成果吸引了国家民委老干部局等众多单位及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和学习。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作为“通州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社教功能,对促进北京市及通州区文化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着实尽到了社会责任。
两个特色服务民生项目
我馆自开馆以来始终坚持开展了以“扶贫助残——向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免费开放”和“为社会各界及学生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个项目为重点的特色服务民生项目。
#01为社会各界及学生提供爱教基地
这是建馆以来,就一直注重并开展的工作,以民族民俗以及书画作品展陈、宣教为主要形式,并联合社会各相关单位、组织共同开展参观活动,宣传、研究、交流、探访民俗文化,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活动。以此向广大参观者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统民俗文化、大运河文化,共同致力于民俗文化、运河文化的保护、弘扬与传承。
我馆先后组织了:台湖镇次渠中学师生参观 “庆祝建党50周年”、“澳门回归”、“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等书画作品展,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艺术创作院、武警部队官兵来馆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学们、战士们参观了各个展厅及大型文化工程《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他们感叹老北京的历史文化与古运河文化对北京发展的历史贡献。
《古运回望图》文创产品
《京门九衢图》文创产品
与此同时,我们继续与周边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旨在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悠久历史和前辈艰辛生活的生动教材,认识一些他们从没见过的农具、了解这些农具的使用状况,让学生们感受一下人类在某个时期、某个方面、某个地域的生活状态, 学习中华民族生产力之演变历程,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02文化扶贫助残
文化扶贫助残——向老年人、残疾人与青少年进行民俗文化与传统文化传播。
敬老助残、关注青少年成长是每一个社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老一辈的辛苦付出就没有我们青少年的幸福生活。此项目是我馆积极响应北京市社团办号召,针对老年人、青少年、与残疾人等特定社会人群,充分发挥民办文化场馆的积极性、主动性而设置的。
本馆旨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让更多的老年人、残疾人享受丰硕的社会文化成果,让更多青少年懂得尊重与珍惜、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统美德,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上述两个项目的实施,我馆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民俗文化、运河文化,并加入到宣传、探访民俗文化、运河文化活动的队伍中来,使民俗文化、运河文化更加发扬光大,并得到传承与发展。
2012-2021年,我馆获得了通州区给予“通州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场馆,得到政府的支持及肯定。
弘扬民族精神,发挥社教功能
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为进一步加强我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教育功能,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现将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在发挥基地社会教育功能中应履行的职责做如下简介:
#01开展爱国主义特色主题展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宣教服务职能,在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社教功能,开展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养及文化素养的主题展。
1.文化成果展区,展出了《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以及名人书画作品。从书画作品中看到老北京的古都风貌;以及大运河漕运对老北京的伟大贡献。激发同学们“从知我家乡到爱我家乡,从热爱家乡到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树立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志向。此类展览既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意义,又具有当代爱国主义现实意义。
2.农耕民俗展示区,主要陈列各种计量器,如斗、升、算盘、秤等与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的发展风貌;民间民俗文物厅,主要陈列民间生活用具,如木桶、提篮、食盒、摇篮、针线笸箩、墨盒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器物。通过展品的展示使未成年人充分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药房,主要陈列古代中药铺的各种陈设和用品,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漆器厅,主要陈列食盒、首饰盒和各种形状的漆盒;民族民俗文物厅,主要陈列蒙古族马鞍、马镫等马具以及马奶桶、马奶壶、茶炉以及藏传佛教法号等少数民族民俗用具。
4. 景泰蓝厅,主要陈列各种景泰蓝艺术精品,如熏香炉、掸瓶、茶糖罐和各种景泰蓝摆件等。景泰蓝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次觉醒与自觉的时代,师匠的艺术修养、传统的积累、聪明智慧和勤善工事,使景泰蓝成为当之无愧的艺术珍品、中华国粹,是传统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与创举,始料不及地影响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进程。
#02严格培训专职工作团队
1.各部门组织介绍
办公室相关业务:宣传,行销,公关,资讯系统,视听图书,文书等。
接待处相关业务:观众服务,导览解说及园艺景观等。
保卫科相关业务:水电设备,空调,游客安全,藏品安全等。
藏品维护相关业务:展陈的清洁、保养、护理等。
2.工作性质
在博物馆做服务工作,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率先垂范的典范,还需要掌握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大量的历史、文物、民俗知识。
我馆加强培养讲解员的爱国主义意识,明确政治方向,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并定期对讲解技能、知识拓展等专业技能进行了严格的培训。
#03扩大宣传服务阵地
打破传统的文化场馆“等”游客的形式,而是走出去“找”、“请”游客,从而使得潜在的参观群体能够享受到民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大宴”。
1、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翔实培训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瀚林华馨幼儿园等10多个学校师生以及国家有关单位人员到博物馆参观。
2、邀请北京电视台教育频道、通州电视台来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做专题节目,向社会推广博物馆展陈内容与信息。
3、邀请中国老年报社、通州民建组织、区政协、区文委、区工商联、区科协等机关单位来到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开展主题创作活动。
4、联系台湖敬老院、通州区光荣院、徐辛庄敬老院、甘棠敬老院等定期活动。
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我馆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吸引了更多群体关注文化,并加入到宣传、探访民俗文化的队伍中来,以此更进一步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深远、精深,激发出参观者的爱国热情。
5、接待社会各界团体及个人参观。
#04翻修爱教基地,增加新的馆藏
由于区域性拆迁,交通的不便,近两年服务群体大幅减少,为改变现状,我馆于2019—2021年间持续不断的对博物馆内的所有展厅进行维护、修缮。包括对房屋进行了粉刷、彩绘、翻新,美化了馆内环境;为节约能源,在馆内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增加了场馆内外的监控设施,做到了安全无死角,更新了馆内的展陈内容,使之更加能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在承载日常的免费开放接待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展出新的藏品,并对相关的藏品进行重新调整,增加展陈内容,为全国各地热爱大运河、热爱民俗文化的各级中老年专家学者、青少年提供参观、交流、研究的平台,为来自市内各阶层居民提供游览学习的场地。
秉持建馆宗旨,肩负社会责任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十年多以来,一直以 “传承保护珍贵遗产,突出彰显艺术特色,发挥区域优势,展藏科研并举,弘扬悠久历史,光大运河文化,服务通州新城建设,致力首都科学发展”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陆续接待了居民群众、大中小学生、外地农民工等数万人。
目前,该馆定点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物资学院、次渠中学、瀚林华馨幼儿园等学校的校外教育活动基地,通州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区青少年校外民俗文化教育基地。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馆还誉为北京方志馆、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中国老年报社书画院和通州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开展学术活动和书画创作的基地。
繁荣需要环境,富裕需要文化,营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文环境是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我们将充分利用独有的丰富馆藏与独特的专家学者资源,完善博物馆的社教职能,进一步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主题活动,传播正能量,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加强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爱国热情做出应有的贡献。
博物馆创始人简介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创始人谷建华先生)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