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22-08
走进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 领略古人浣衣智慧
分享到:

在古代的中国,对妇女们来说洗衣是非常重要的活计,这些专门给人洗衣服的女子称之为“浣纱女”。相传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就是浣纱女,后来被范蠡发现进献给吴国做间谍,而西施浣纱美妙的画面深深印入大诗人的脑海。

(西施浣纱图,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王昌龄《浣纱女》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古人浣衣自然少不了一些工具,如果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朋友可能见过一种东西叫“棒槌”,一头是细手柄,另外一边是一个半圆柱形状大的木棒,这个就是洗衣服常用的工具。那时候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洗衣机,一般都是拿一个大木盆装满衣服,带着棒槌,去河边清洗衣服,强大的水流冲刷加上棒槌击打,衣服就能洗的差不多。

(棒槌,北京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藏)

除了棒槌,还有哪些工具必不可少呢?随小编一起走进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感受当时辘轳、洗衣桶、木盆的使用智慧。

打水装置——辘轳

辘轳[ lù lu ],是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一种起重工具,通常安装在井上汲水。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汉族劳动人民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

辘轳有三只脚,三点构成平面。它稳妥地立在井口,为方便操作,留出了最大活动空间。辘轳有脚也有头,叫辘轳头,是一块圆硬木,中有轴孔。穿在轴上,上绕绳索,绳头系水斗,辘轳头上嵌一摇把,算是它的胳膊,一般用杨柳木制,把歪,成一定角度。

辘 轳

【年代】:民国时期

【用途】:水井上用的水桶

【馆藏】:北京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

辘轳运用了力学知识原理——杠杆原理。辘轳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再绕绳索,绳索的一端系在水桶上。人摇转手柄,使水桶在井中一起一落,便可提取井水了。用辘轳打水,再带回家中,便可用于饮用和洗衣。

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型,说明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

浣衣工具——洗衣桶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中少女嬉笑浣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来的轻舟。

洗衣是很普遍的家务劳动之一,也是一项需要消耗体力的劳动,特别是寒冬腊月洗衣,常常易引发冻疮。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洗衣多利用河水的冲击力,并且使用捣衣杆,又称捣衣砧,击打衣服时,可将衣服中的污垢带出来,再用水冲洗,可有效去除污垢。

古时候的洗衣桶材料都是木制,用来盛放衣物、敲打衣物的载体,在没有洗衣机的年代,不管外出还是在家洗衣服,都是靠着这种小型木桶和棒槌,将衣物清洗干净的。

洗 衣 桶

【材质】:木制

【用途】:洗衣所用

【馆藏】:北京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

北京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中珍藏的洗衣桶中部略宽,底面呈长方形,上有可提的把手,并且带有捣衣砧,形状酷似棒球帽,长约30cm,可用于击打衣服。

现如今,全自动洗衣机走入家家户户,清洗衣物,解放了妇女的双手,也节约了时间,感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便利生活。

盛衣工具——木盆

木盆在中国的历史已逾几千年,因为几千年前金属的冶炼技术不成熟,制作金属材质的容器较为稀少。那么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用具,采用木材制作较为合适。

木盆可用于盛放衣物,日常洗漱,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而制作水平也不断提高。虽然只是小小一个木制盆,但也凝聚了工匠的心血在其中。技术上的提升,方才使得木盆的使用年限不断增加,不断改善人们的使用体验。即便是小小一个木盆,古代工匠仍然用心制作,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认真负责。

木 盆

【年代】:近代

【用途】:生活用具

【馆藏】:北京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

北京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中所藏的木盆底面呈圆形,上端略宽,呈开口状,便于盛放更多衣物,也便于拿取衣物。

结束语

农妇浣衣落溪边,妯娌老少聚话儿。虽然洗衣服是一件费劲的体力活,但人们并未因此感到悲伤难过,反而聚在一起闲话家常,述说家长里短,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体现了人们的勤劳能干,以及她们对生活的热爱。

创始人简介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创始人谷建华先生)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


博物馆简介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位于通州区凉水河畔,于2010年由民营企业家谷建华发起成立,为通州区第一家民营博物馆,也是北京地区唯一的大运河民俗文化综合展示、研究、保护、开发、利用的文化场馆。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之职的著名文博专家吕济民先生为博物馆题名。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占地近十亩,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藏品数万件,均系谷建华先生的个人收藏。现有玉器展厅、瓷器展厅、石器展厅、现代工艺品展厅、古代计量器展厅、陶器铁器展厅、景泰蓝工艺品展厅、青铜器工艺品展厅、书画展厅等26个,各展厅藏品都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博物馆的宗旨是:“传承保护珍贵遗产,突出彰显艺术特色,发挥区域优势,展藏科研并举,弘扬悠久历史,光大运河文化,服务通州新城建设,致力首都科学发展”。


藏品展示

17.png

仿清 精铸紫铜胎鎏金竹节耳筒式炉

【规格】高10.5cm;口径11.3cm;耳距15.8cm;重2.2kg

【款识】恩怀堂【详述】器作圆筒式,平口,口沿饰竹节耳,筒腹,腹部起弦纹一周,下承竹节三足。竹乃历代文人喜爱“四君子”之一,竹节常有品格高雅,竹报平安,节节高升之意,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好题材。整器厚重大方,鎏金装饰,金水肥美,包浆莹润,值得收藏。

18.png

仿明 精铸紫铜胎鎏金竹节竹耳熏炉

【规格】高19.5cm;口径15.6cm;耳距22cm;重3.55kg

【款识】窦朱家藏清玩

【详述】器型规整,整器以“竹”为主题,设计精巧,妙趣横生。器分三部,器盖、器身、器座。器盖镂空精雕竹叶纹,竹节为钮,茎杆盘旋,苍劲有力,竹叶并茂,错落有致,颇具美感。器身扁圆,两侧设竹节为耳,底承三足。整器铸熔深峻,造型逼真,纹饰精美,竹纹瘦劲挺拔,苍劲绝伦,层次分明,衬托相宜,深得自然之妙,一派潇湘意趣,具有虚心自强,劲直向上的品性,坚贞高洁之寓意,且具有步步高升的象征。整器工艺精湛,材质优良,比例协调,气质浑厚沉稳,线条流畅,一丝不苟,增益有度,当为传世之精品,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