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22-08古有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今有袁隆平心怀禾下乘凉梦。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则是重中之重,民生之本。先民们是如何加工粮食的?加工粮食用的是什么工具?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
宋应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科学家,他在《天工开物》中则绘有了闭合式的风扇车,通过特制的圆形风腔,筛选粮食,糠粃杂物则沿风道随风一起飘出风口。农民们有了扇车等粮食生产用具,方便了生产劳动,也提高了效率。这本《天工开物》,更是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内部展厅)
史前粮食加工的主流工具,有些甚至使用至今。除了扇车,还有哪些?今天,跟随小编走进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寻找那原始的粮食加工手艺,古人劳动智慧的财富。
砸捣研磨——木臼
臼,贯穿中华上下三千年之久,是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者木头制成,用以砸、捣,研磨药材食品等的生产工具。
石臼一般是四方的,上宽下窄。使用起来可以安置土里,只把臼口露出地面。随着棒杵一上一下的磕碰,稻谷也便在石臼里脱了壳,蜕了皮,露出了暗红的雪白的米粒儿。
(石臼)
木臼一般是圆柱形状,上下等宽。在使用前都要在内壁涂抹一层花生油,以防止食物与木臼粘连,所以,木臼的内壁总是油光可鉴。小时候,我总是喜欢把木臼当作坐椅,但很快就会被大人赶了出来,说木臼有灵气,人坐上去不吉利。于是,我渐渐对木臼敬而远之。
(木臼)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里收藏的木臼物件通身素面,用于打夯的木杵存在裂缝,除了使用造成的磨损,更有岁月的磨砺。
在我国南方地区流行的“打糍粑”就是木臼的延续,先把糯米蒸熟后放在木臼里,用打夯的方式捶打糯米,一直捣成糊状为止。这种制作原始又花力气,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深受大家喜爱。
高效筛面——箩床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人使用的面粉,都要靠石磨和箩床加工而成,也许你熟悉石磨磨盘,但未经亲身体验操作,就会忽视辅助器具——箩床。
石磨和箩床如何配合?
推磨(毛驴拉磨或者人力抱磨辊推磨)时候,把石磨碾碎的谷物细末用箩床筛下面粉后,剩余的碎末重新倒回磨顶再次碾磨,周而复始循环一定时间,直到面粉完成。
(箩床)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珍藏的箩床就是典型的代表箩床,由支架、箩磨床子、箩筐子三部分构成,箩筐子的帮是用木片围成圆形,底部细铁丝网的缝隙可筛落面粉;箩磨床子是用两根长方形木条,两头穿入两块木板内做成,木板下头锯出两个三角形腿。
磨面时,将木制箩床架在笸箩中,上面放上箩,从石磨上撮下来的半成品的面皮,放在箩内来回拉动,将面筛下来。箩有粗、细之分,筛麦子面粉用细箩,筛玉米面用粗箩。
(箩磨床子)
箩床的设计优势?
一是,箩床来回拉动操作,避免了面粉飞的到处都是;二是防止箩底受重,损坏下坠,箩床子正好撑起来。
箩床承担了筛面的重要角色,而箩床的设计更体现了古人提高效率,注重环保的聪明智慧。
粮食清选——手摇扇车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就发明了旋转式扬谷扇车,扇车由车架、外壳、风扇、喂料斗以及调节门等构成,是现代农业机械普及以前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农具。
扇车,又称风扇车、扬谷机、旋转式风扇车。它是一种粮食清选工具,实质上是一架手动鼓风机,主要用于清除谷物颗粒中的糠秕,通过快速扇轮产生气流,达到脱粒成谷、脱壳成米的目的。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珍藏的手摇扇车属于封闭式扇车,出粮效率高。扇车由车架、外壳、风扇、喂料斗、出风口及出粮口等构成,主体结构为木制,进风口位于轴侧,出风口在径向,出风口与扇轮之间为分离室。
扇车工作时将粮食放进上边的喂料斗,手摇风扇,喂料斗下边就有风吹过,开启调节门,谷物在重力作用下会缓缓落下,密度小的谷壳及轻杂物被风力吹出机外,而密度大饱满的谷物直接流出在下边出料口。将碾压过的谷类作物的籽粒和杂余分开,使粮食变得纯净。
(扇车原理图)
现如今,扇车已经被机械化的脱粒机甚至收割机彻底取代,但是该技术在18世纪初还传到欧洲,并由欧洲的工程师做了一些改进,对欧洲的筛谷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无论木臼、箩床还是扇车,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璀璨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加工效率,对于粮食生产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贡献。
创始人简介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
博物馆简介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位于通州区凉水河畔,于2010年由民营企业家谷建华发起成立,为通州区第一家民营博物馆,也是北京地区唯一的大运河民俗文化综合展示、研究、保护、开发、利用的文化场馆。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之职的著名文博专家吕济民先生为博物馆题名。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占地近十亩,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藏品数万件,均系谷建华先生的个人收藏。现有玉器展厅、瓷器展厅、石器展厅、现代工艺品展厅、古代计量器展厅、陶器铁器展厅、景泰蓝工艺品展厅、青铜器工艺品展厅、书画展厅等26个,各展厅藏品都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博物馆的宗旨是:“传承保护珍贵遗产,突出彰显艺术特色,发挥区域优势,展藏科研并举,弘扬悠久历史,光大运河文化,服务通州新城建设,致力首都科学发展”。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藏品展示
仿明 精铸紫铜胎鎏金仕女图吊瓶炉 一对
【规格】高48.6cm;宽20.8cm;炉口径8.3cm;重15.05kg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详述】此对藏品形制端正少有,形制规整,雅致非凡。吊炉腹部开窗,窗内鱼子纹地,精作仕女图,色泽雅致,古意盎然,品相极好,包浆醇厚。整件器物曲线优美,勾勒精细,人物逼真自然,鎏金装饰,金水一流,宝光泽泽,给人以细腻柔嫩之感,手感厚重,款识清晰,实为难得一见的佳品。
仿明 精铸紫铜胎狮首耳炉
【规格】高14.8cm;口径21.8cm;腹径24.5cm;耳距29.5cm;重7.55kg
【款识】大明宣德三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
【详述】炉形规整,体量硕大,口外侈,鼓弧腹下收,圈足外撇。颈部两侧对称置双狮耳,狮首涡旋粗眉,双目圆睁,蒜鼻,阔嘴,涡旋长发,威风凛凛。下承底座为壶门牙子托泥式,与炉身相配合宜,更显整器秀雅挺拔之姿。此器造型别致生动,胎体厚重,工艺精湛,搭配有度,包浆古雅,极具收藏赏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