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2-11
走进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认识中医传统的研磨工具——杵臼、药碾子
分享到:

中医药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杵臼(捣药罐)、药碾子是中医使用制药的基础研磨工具之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认识中医传统的研磨工具。

 1.jpg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

杵臼

杵臼由棒状的“杵”和下面的容器“臼”组成,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和药物加工工具,其起源甚早,作为一种研磨粉碎工具,至今仍在中药房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杵臼制作材料极为丰富,有木制、石制、铁制、铜制等,以结实耐用为主要目的。

微信图片_20221108152521.jpg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藏杵臼)

杵和臼组成,起源于何时今已无法查考,其流传悠久,作用至今在中国中药传统文化中广泛应用。制作中药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带盖子的罐子,盖子中间有圆孔,一根圆棍子可以穿过,并在罐子里将药材捣碎,这便是捣药罐和捣药棒,《周易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古人用它将中药捣成粉末状或糊状,在我国古代,捣药罐和捣药棒也被称作杵臼。

微信图片_20221108152530.jpg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藏杵臼)

历史文献中,宋代《太平御览•器物部》中有数条关于药杵臼的资料。如“杵臼”条下记载“魏武上献帝表曰,臣祖腾有顺帝赐器。今上药杵臼一具”,“王隐晋书曰,贾右使小黄门孙虑徒鉴怀太子于坊中,不与食,乃劫服杏子黑丸,其夜毙或传太子不肯服药,伺至厕,以药杵幢害之,唤声闻于外。”“钨育”条下“杜预奏事曰,药杵臼,澡檗、熨斗、釜、瓮,桃、聚、钨精,皆民间之急用也”。由此可以看出,汉末和魏晋时期,已有专门用作药用的药杵。汉代画像中就有关于药物的表现——铜药臼在使用中能发出清晰透亮的声音,能传很远,似乎又从很远的地方折回来,如在病人附近捣药,病人听了心也跟着透亮起来,病情顿时会好许多。

药碾子-2.jpg 

药碾子

【年代】:年代不详

【材质】:铁制

【用途】:中医制药的研磨工具

【馆藏】:北京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

药碾子

药碾子造型像船,配有扁圆型研具,是我国传统碾药用具之一。用以将药材研碾为细粉,以便进一步制作丸、散、膏、丹等成药。药碾子因其形制大小及质地的不同,加工药物的对象及用途也有所不同。药碾在汉唐医药文献中不多见,不如杵臼使用普遍。但多处唐墓中却有瓷碾发现。因其容量较大,适于碾磨粉碎的药物种类较多,又省时省力,宋以后在方药著作中出现次数渐渐多了,明代文献中列为药室必备器具,清代使用更为普遍。

 药碾子-11.jpg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藏药碾子)

使用及作用

在古代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在药碾子出现以前,中医碾碎中草药需要嘴嚼石头砸,很是费劲,还容易出事故中药毒,非常不安全。药碾子的出现,有效降低了这一劳动强度,也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药碾子是中药加工药材的常用工具,广泛用于果实、贝壳和矿物等质地坚硬的中药材,药碾子由碾槽和像车轮的碾盘组成,碾槽为一个舟形长槽,碾盘为中心开孔的圆盘,碾盘的开孔装有碾盘轴,将药材放在碾槽内,用手或者脚推动碾盘在碾槽内来回滚动,从而将碾槽内的药材碾碎。目前虽然有粉碎机,将药材批量粉碎供应,但是中药碾子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碾碎药物,而且易于清理、损耗小,保证调剂配方的迅速和准确。其次粉碎细度易于控制,不同药材要求粉碎细度不同,药材颗粒过大或根本没有粉碎则影响煎药效果,而粉碎颗粒过细则易于结块或糊锅,因此很多应用现代的粉碎机不易掌控粉碎程度的药材,恰恰是药碾子在应用中的强项。所以药碾子在中医院的药剂科配药制剂时,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当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取少量药材进行制剂,保持药材的新鲜度,更好的发挥药性,用它配置的中药饮片具有良好的药性作用。

中医.jpg 

历史传说

药碾子,古人称它“惠夷槽”,据传与华佗有关。相传古时候有一姓王铁匠,无儿无女,开了个小铁匠铺,靠打制农具为生。一天因炉里崩炸,他被烧成重伤,因没钱治疗,只好硬挺着,小铁匠铺也停业了。华佗知道后,每天到王铁匠家为他治伤,至于药钱华佗只字不提。王铁匠心想,华佗肯定记了帐,于是省吃俭用,积攒了一些银钱,伤好后便来到华佗药铺付账。

其实,华佗根本就没记账,见王铁匠来付药钱,就说:你的伤好了,我就高兴,药钱不用再提啦!王铁匠再三要给,华佗执意分文不收。王铁匠感动得直流泪,回到家里,越想越感不安,想到华佗为他治伤碾制药面时,累得满头大汗,就决定给华佗铸造一个能碾碎药物的器具,以减少华佗和徒弟碾药时的劳累。

 药碾子-12.jpg

经过反复琢磨,王铁匠铸成了一个凹字型的药槽和一个圆轱辘,用圆轱辘在槽里来回碾。自己拿一些干树枝叶和小石子之类来一试,还真管用。可这东西叫啥名字呢?他正想着,一位教书老先生来铺子打东西,王铁匠就把自己报恩的缘由说了一遍,请老先生给起个名字,老先生想了想说:“就叫惠夷槽吧!惠是赠,合救命报恩之意;夷是平安,表示把你的伤治好化险为夷;槽,碾药之器。这就把你的心意全包含进去了”。王铁匠听了,正合自己心意,连声说:“好,好,就叫惠夷槽”。便立即送到华佗药铺。

从此以后,惠夷槽成了医家必备之物,流传下来。因为惠夷槽主要是用来碾药的,所以人们又称其为药碾子。又因是铁制的、外形像小船,有时也被称为铁研船。

ebp.jpg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医疗技术也越来越发达,高科技的研磨工具也被运用得越来越广,可批量粉碎供应,方便快捷。杵臼、药碾子也逐步被研磨机替代,但是传统的中药碾子仍然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地位。部分药碾子还在继续使用,更多的是寻求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生产而结合,共同满足人类需求,传统的制药手艺是中医药学几千年的智慧文化,更值得我们去传承和铭记。


博物馆创始人简介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


博物馆简介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位于通州区凉水河畔,于2010年由民营企业家谷建华发起成立,为通州区第一家民营博物馆,也是北京地区唯一的大运河民俗文化综合展示、研究、保护、开发、利用的文化场馆。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之职的著名文博专家吕济民先生为博物馆题名。

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占地近十亩,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藏品数万件,均系谷建华先生的个人收藏。现有玉器展厅、瓷器展厅、石器展厅、现代工艺品展厅、古代计量器展厅、陶器铁器展厅、景泰蓝工艺品展厅、青铜器工艺品展厅、书画展厅等26个,各展厅藏品都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博物馆的宗旨是:“传承保护珍贵遗产,突出彰显艺术特色,发挥区域优势,展藏科研并举,弘扬悠久历史,光大运河文化,服务通州新城建设,致力首都科学发展”。


藏品展示

35.jpg 

仿明 精铸紫铜胎鎏金夔龙团寿花卉纹文房缸

【规格】高10.8cm;口径15.5cm;腹径15.8cm;重3.95kg

【款识】深柳书堂

【详述】铜胎,卷口,溜肩,深腹,下部渐收,圈足外撇。器壁鱼子纹锦地,高浮雕花卉纹、夔龙团寿纹,花瓣叶脉卷舒有劲,枝繁叶茂,构图疏密有秩,夔龙团寿,具“福寿绵长”之象征。整器铜质缜密,叩之声脆,余音幽长,通体鎏金,富丽华美,润泽古意,抚之绵细,为书斋清供、手中珍玩之精品。

36.jpg 

仿明 精铸紫铜胎鎏金梅兰竹菊图琮式瓶 一对

【规格】高19.9cm;口径7.9cm;腹径8.2cm;一对重7.6kg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详述】瓶呈琮式造型, 撇口,短颈,方直腹,圈足。器壁四面如意形开窗,其内鱼子纹锦地,浮雕梅兰竹菊四君子纹饰,以写意风格形式表现,意境宁静致远。其器内圆而外方,以象天圆地方之说,故甚为后人推崇,成为铜炉伴侣中的名品。此器铜质精纯,包浆醇厚古雅,局部鎏金装饰,彰显其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