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4-06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原国防科工委政委戴学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六十九)戴学江
题跋:不忘美帝侵略本性,保持英勇顽强高昂斗志,为实现强国强军奋斗不息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戴学江书法作品
1930年2月生,江苏省靖江市孤山镇勤丰村人,1946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0师28团营文化教员,第三野战军23军67师199团政治处技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政治部秘书。1952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六十七师营副政治教导员、政治教导员。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1955年10月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政治部组织处助理员,沈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科长、副部长,师政治委员,陆军第23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1985年起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区副政治委员。1992年11月-1995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政治委员。1990年晋升为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1995年7月离休。1998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抗美援朝时,戴学江随部队行军时工作照
1951年6月,67军作为第三批部队入朝作战。就在联合国军发起秋季攻势的时候,67军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态攻击。面对美第9军近200辆坦克、飞机和14个榴弹炮营的猛烈炮火,加之进攻速度之快,67军防线备受冲击。尽管当面守军顽强抵抗,但在敌对火力之下,阵地纷纷失守。志愿军在坦克冲击道路上布置了大量的反坦克障碍物,并派遣反坦克小组进行连续突击,才勉强制止了美军坦克的深入。这一天,美军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将战线突破了2公里,伤亡5000余人。接下来,美军持续进攻,以火力优势压制志愿军守军,步步紧逼。虽然志愿军付出了顽强的抵抗,甚至展开机动防御并与美军对射,但由于战斗地域宽阔,并没有形成有效的防线。由于经验不足,预备队过早出动,丢失了大量阵地。到了10月22日,美第9军已经推进了6到9公里,攻至金城以南,勇歼2万3千多位志愿军战士。
然而,勇敢的67军并没有因此失去斗志。一年后,67军重返战场,继续坚守金城地区,并参与了1953年的夏季反击作战。在这次战役中,67军先后攻占了金城东南杨口以北的韩军阵地,推进了1.5平方公里,并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间区域攻占阵地。在第二阶段的反击中,67军更是表现出色。他们攻占了金城西南的粟洞南山一线阵地,并成功歼敌1750人。在随后的战斗中,67军以他们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在“十字架山”上展开了激烈战斗,基本上歼灭了韩军第21团,并顶住了韩军第10团的反击,成功推进了4公里,并扩大了阵地面积。这次战斗的成果令人瞩目,联合国军死伤达5500余人,而志愿军主力仅损失10290人。他们针对敌军火力优势采取反坦克策略,以小组突击戏法来调转总体战局,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
(七十)黎辉
题跋:《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黎辉书法作品
黎辉,原海军政治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获三级国旗勋章。
(七十一)颜振卿
题跋:先烈精神千秋颂,英雄浩气万古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颜振卿绘画作品
字青之,别署“不倚斋主”,1960年12月生,安徽省亳州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研究会理事、中国颜真卿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首届艺术系书法研究生,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宣传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颜振卿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第34代后裔。自幼受家庭熏陶,8岁开始习练颜体书法,数十年临池不辍,精勤染翰。于《颜勤礼》、《颜家庙》、《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及颜氏“三稿”用功最勤。深得颜体之堂奥,同时又转益多师,专攻魏晋“钟王”、旁及“苏黄米蔡”。
1978年11月入伍,历任战士、书记、电影队长、干事、指导员、教导员、研究员、团政委等,大校军衔。。被评为全军书法十佳、京华书法十佳、奥运书法十佳,颜氏十大贡献人物和十大书法家等。被总政、中国书协、北京文联、北京书协等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特殊拔尖人才”和授予“为繁荣首都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作品曾入选全军第一、二、三届书法展,全国第五、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七、八届中青展,全国第二、三、四届正书展,首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等,北京市文联曾授予其“为繁荣首都文化事业做出特殊贡献者”荣誉称号。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和北京、香港、澳门、兰州、亳州、深圳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出版有《不倚斋诗稿》《中华诗词探微》《西北军旅新边塞诗》等多部诗词专著。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