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24-06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系列之二十四
来源:原创
分享到: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65e833a6a55f9.png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抗美援朝第一仗,揭开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一场感人战争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七十二)戴怡芳

666c4146f39fd.jpg

题跋:当年神龙战洋魔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戴怡芳书法作品

1940年生,河北省东光县人,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文书、班长、排长、参谋、股长、团副参谋长、副团长等职。1979年调军事科学院工作,历任战役战术研究部副团职、正团职研究员,第三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研指导部副部长、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在部队工作期间,刻苦钻研战术技术,积极探索部队建设规律,为提高部队训练水平做出了显著成绩。1994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1999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1年1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在军事科学院工作期间,参加过战斗条令、教令的编写、实验、修改和定稿工作。组织编撰的一批研究报告和理论专著,获得了军事科学院科研成果奖。先后组织领导了全军军事科研工作“九五”计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召开了第四次全军军事科研工作大会,主持了军事学学科调查,组织领导了一系列重大现实课题研究。认真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在组织领导战略、作战、外军和军事运筹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研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丰硕的军事科研成果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

(七十三)张中岭

666c416bda6dc.jpg

题跋:中国魂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张中岭书法作品

字予仁,1932年8月生,河南荥阳人,文化程度大专,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投笔从戎,退休前在中国民航总局供职,副司级干部,全国民航优秀党务工作者,民航老年书画研究会书画小组组长。自幼酷爱书画,中年得益于文化界著名人士刘炳森等名家指授,多年来笔耕不辍,作品在中央或地方的报刊上发表,多次参加大中小行展览并获奖。

(七十四)王志福

666c4197c6e09.jpg

题跋:苍松霁雪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王志福绘画作品

生于1931年,原籍辽宁,大学文化。他幼年随祖父、父亲习画,中晚年有所成就,特别是北方山水、牡丹、梅花都表现着自已的风格,尤其汇集各家之长,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进而使牡丹画法独具一派,突破历代的画法。现任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书画家友好联盟理事,中国大学校友会绘画讲师,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1989年荣获铁流杯全国书画大赛大奖;1996年向北京市希望工程献画,收藏在首都博物馆;1999年被中央电视台选为《名人回眸》并拍摄专题片;同年又被中央电视台拍《人生不老》。

2002年他与儿子王伟开始临摹中国三大壁画之一“法海寺壁画二十天神礼佛护法图”,经过六年时间,三十多万用笔量,完成中国最大的巨幅一比一工笔重彩画。曾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科技报等分别予以报导。王志福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名人志士收藏,并刊登在《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及有关刊物和画册之中。


抗美援朝故事精选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于1950年10月25日在朝鲜温井西北两水洞地区,遭遇并成功歼灭南朝鲜军第6师一部。此战是志愿军赴朝后的首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将帅抵近指挥,精准捕捉战机。初战必须审慎、首战务求胜利,乃是领兵作战之铁律。特别是面对占有绝对装备优势的“联合国军”,志愿军入朝第一仗能否取胜,对于打敌嚣张气焰、阻敌继续北犯、稳住朝鲜战局、振奋军心士气、展开后续作战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确保初战即首胜,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带着随行的一名参谋、一名司机和两名警卫员,乘车先于部队入朝以察明战场情况,并于10月21日到达温井西北30余公里处的大榆洞,与金日成面商作战大计。彭德怀先谈了中央军委制定的战略方针和作战部署,即以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第38、39、40、42军等部队约25万人先组织防御,阻敌北进,稳定战局,掩护朝鲜人民军北撤整顿,然后等待时机举行反攻。金日成则介绍了朝鲜战局的最新情况,敌军于10月19日占领平壤后气焰愈发嚣张,依仗装备优势快速机动,呈东西两线对进之势向北突进,已抵近或进至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而朝鲜人民军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主力部队基本被隔断在三八线以南,三八线以北能有效掌握的仅有3个师。

在听取金日成关于朝鲜战局的介绍后,彭德怀基于敌军快速推进、我军难以占领预定防御地区的战场实际,判断中央军委先行防御、再行反攻的预定决心已无法实现。经请示并得到中央军委同意后,彭德怀于22日组织随行几人,在大榆洞设立志愿军司令部,迅速调整作战部署,以备敌军东西两线快速北进之势。当首批入朝的第118师经5天急行军,于24日晨率先到达大榆洞时,师长邓岳已能听到温井方向传来的敌军炮击声。彭德怀立即命令第118师在两水洞地区做个“口袋”,相机歼灭由温井来犯的冒进之敌。

部队隐蔽行动,巩固制胜基础。想要达成作战突然性、夺取作战胜利,不仅需要指挥员敢于抵近侦察、靠前指挥,数十万大军如何做到隐蔽机动、快速接敌也十分重要。同时,两军最高指挥者的行事风格直接决定了两军部队的行动特点,也最终影响着各自作战行动的成败走向。

为确保入朝第一个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志愿军司令部在过江前严令各部队入朝后要控制电台,封锁消息,严密伪装,昼伏夜行,向指定的作战区域隐蔽开进。首批入朝的志愿军部队依令利用夜暗隐蔽行动,严格执行保密规定,成功躲过了敌军空中与地面侦察。当数十万志愿军进入朝鲜北部的崇山峻岭时,“联合国军”竟没有丝毫察觉。“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十分乐观地认为:中国出兵干预的可能性很小。

与我军隐蔽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敌军异常骄横,如入无人之境”。10月24日,麦克阿瑟下达“总追击令”,命令敌军各级指挥官全力以赴向鸭绿江突进。于是,敌军各部都以最先到达鸭绿江为荣,纷纷加快进军速度。“联合国军”虽在我军到达前进至我预定防御地区,但因其未发现我军入朝,仍继续大胆前进,使得其自身兵力逐渐分散。其中,敌西线右翼南朝鲜军第2军团态势突出,且与东线部队之间敞开80余公里的缺口。这为我军突然发起作战、割歼冒进之敌、实现初战制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巧设“口袋”阵地,速歼突进之敌。正因有指挥员靠前指挥、部队隐蔽行动所创造的有利态势,我军才能在未能抢占预定防御地区的不利情况下,将原先可能出现的敌我遭遇战,成功转化为我方主动待敌的伏击战,打出入朝作战的第一个胜仗。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