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2024-10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系列之五十七
来源:原创
分享到: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65e833a6a55f9.png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原北京军区参谋长、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0兵团参谋长的萧文玖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一百七十二)萧文玖

67120733f3b00.jpg

题跋:抗美援朝时浴血奋战的二十兵团永在我心中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萧文玖书法作品

萧文玖,1915年生,江西省吉水县枫江镇江头村人,13岁参加湘赣农民暴动,在本村担任儿童团长。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6月,萧文玖到红军大学1科学习。1937年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红20军副官处勤务员、红3军9师2团连指导员、红1军团补充1师营政委、2团政委、红1军团2师无线电队政委、2师教导营指导员。

1950年,萧文玖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1951年主动要求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0兵团参谋长,1953年协助郑维山和兵团司令员杨勇进行夏季反攻作战,参与指挥金城战役。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历任67军军长、北京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0月12日在北京去世。

6712075339b3f.jpg

1953年金城反击战胜利后,萧文玖拍摄于志愿军20兵团指挥所

1953年6月23日17时,第20兵团新任司令员杨勇、原代司令员郑维山(准备轮换回国)、新任政治委员王平、参谋长萧文玖、副参谋长赵冠英给所指挥的各军发出指示,同时报志愿军总部和中央军委,决定将所指挥的4个军另1个师编成西、中、东3个作战集团,预定6月30日前完成小打任务,7月5日完成战役大打准备,7月10日前后发起进攻。指示中对各集团的编成和任务区分作了明确,要求各部队要有连续作战和打恶仗的思想,预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防止因前一阶段进攻作战的胜利而可能出现的轻敌、麻痹、疏忽大意的倾向,贯彻“稳扎狠打”的精神,先小打,后大打,做到“打必歼、攻必克、守必固”。此外,对战场准备、指挥通信、战术协同等问题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据此,第20兵团于6月26日,制订了向纵深发展作战的预定方案,报告志愿军总部。27日18时,邓华、杨得志、李达致电杨勇、郑维山、王平、萧文玖、赵冠英并第9兵团,同时报军委总参谋部,基本同意第20兵团的作战方案,并对向纵深发展的部署提出了具体意见。同时指示第24军有配合第20兵团作战的任务,“在廿兵团向敌纵深扩展作战时,廿四军能控制上下九井以南金化通金城之一段公路,坚决打击金化方向可能增援之敌及坦克部队,以保证廿兵团右翼之安全”。

7月10日指挥部作战会议上,萧文玖走到地图前说:“这次金城战役,我们决心集中第68、67、60和54军以及炮兵、工兵和坦克,组成东西中三个突击集团,在牙沈里至529.3 高地一线首先突破敌防御,向梨船洞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拉直金城以南战线。尔后,视情向亢峰、赤根山、黑云吐岭、白岩山方向发展。21军在北汉江以东地域担负防御任务。”

19时30分,第20兵团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王平、参谋长萧文玖、副参谋长赵冠英向各军、各作战集团下达了正式作战命令:根据当面敌情和志愿军首长的作战意图,兵团“决心以中东西三个作战集团攻歼金城西南梨实洞、北亭岭至梨船洞、金城川线以北地区之敌伪六师全部、八师主力、首都师一个团另一个营、三师一个团,并坚决巩固所占领阵地,打敌反扑,求得在打敌反扑中给敌二线团师及可能增援之敌以严重杀伤”。攻击部署为:中央集团以第67军、第54师第135师、第68军第202师的两个团组成,并配属炮兵2个团又5个营、反坦克歼击炮兵1个营、高射炮兵1个团又1个营、坦克1个连、工兵2个营,统由第67军军长邱蔚、第54军军长丁盛、第67军政治委员旷伏兆、第54军政治委员谢明等指挥。第一步展开2个师,由西起金城东至松室里9公里的地段上发起攻击,以1个师有轿岩山北山腿、粟洞南山、690.1东山攻歼轿岩山南朝鲜第8师1个团和第6师1个营,得手后,一部协同右翼部队攻击商山里一带之敌,另一部配合左翼集团歼灭585.2高地一带之敌;另以1个师攻歼官岱里西南南朝鲜第6师1个营,并迅速南向东山里、开野里发展,协同左翼部队歼灭东山里、商山里一带之敌,并有配合右翼西集团切断烽火山之敌南逃退路、歼灭开野里之敌的任务。第二步乘胜协同东、西集团由北面攻歼梨船洞一带之敌。

1953年7月13日晚,夜幕下的金城以南敌军阵地,浓云密布,一场大雨即将来临。21时整,志愿军千门大炮瞬间齐鸣,炮弹铺天盖地砸向敌军阵地,隆隆炮声拉开了金城战役的序幕。

第20兵团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王平、参谋长萧文玖、副参谋长赵冠英于14日21时40分,向各集团首长下达指示,同时报志愿军总部并中央军委,指出:我已按预定计划攻占金城川以北及金城西南一带阵地,在梨船洞全部攻占后,确定部署如下:坚决巩固杨谷、梨实洞、北亭岭、榛岘里、六三二点五、六零二点二、巨里室北高地、金城川、四六一点九之线及以北阵地,各集团成梯次纵深配备,迅速抢修工事,打扫战场,肃清阵内残敌,沟通通信联络,调整组织,转进炮兵阵地,修筑运输道路,布置反坦克,随时打敌大规模反扑。各集团并以有力支队(不少于一个团的兵力)继续向南占领有利阵地。西集团向三天峰、杜木方向,中央集团向赤根山、注波里方向,东集团向黑云吐岭、八一八点九方向发展,相机控制之。

电报对各集团及与第24军的战斗分界线作了重新明确。第24军代军长张震、副军长李家益、陈仁洪于15日2时30分,也根据志愿军首长14日17时的指示向各师下达了部署令。根据上述指示和部署,第20兵团各集团和第9兵团第24军即开始行动。东集团早在14日14时40分,即根据志愿军总部和第20兵团关于达成战役第一步任务后,乘势扩张战果的意图,对战役第二步作战作了部署。在达成第一步作战任务后,紧接着从14日18时开始,以集团二梯队第180师两个团分别从小城洞、登大里以北地区向南渡过金城川,分两路向黑云吐岭、818.9高地攻击前进。此时,南朝鲜军在志愿军打击下,正在慌乱溃逃。志愿军第180师乘势冒雨轻装前进。15日12时,占领黑云吐岭及818.9高地一线,并打退敌1个连兵力3次反扑。至16日15时,全部占领1118高地、白岩山、949.5高地、867高地向东直达北汉江西岸一线以北地区,将战线又向南推进了约8公里,胜利完成了第二步作战任务。

(一百七十三)王琎山

6712086e9ba30.jpg

题跋:山居图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王琎山绘画作品

王琎山,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监事长、齐白石艺委会评委、资深齐白石艺术研究员、北京美协会员。师承许麟庐先生、苏友中先生、著名画家诸葛志润先生。专注齐白石艺术研究多年,擅长中国传统山水画,焦墨山水、大写意,笔墨老辣淳厚。其作品极富个性,色彩明快和谐,章法开合有度,构图奔放中见精微,格调野逸中存典雅,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

(一百七十四)齐景溪

671208a883ed2.jpg

题跋:正义必胜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齐景溪书法作品

齐景溪,1934年8月生,河北人,1952年8月参加工作,195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前身北京师范学院成立时的第一批教师。1979年参与创建电化教育馆,1983年任电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副高级职称,1994年8月退休。2002年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离退休教职工支部书记。

曾参与编写中国第一本电化教育书籍《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实用技术》,受邀编写《小作家文库》,其撰写文章被《北京晚报》、《胡同寻故》、《光明日报》等收录发表。此外,在书法、摄影领域颇具影响力,曾获得“中国当代实力派艺术家”、“走向共和功勋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代表作有《百年经典——中国书法全集》、《中国二十世纪中华民族书画长卷》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摄影作品《巍巍中华魂》入选全国首届高校摄影艺术作品展览。创作多幅书法作品参加全国性大赛,并多次获奖。2014年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离退休干部“乐为之星”。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