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5-02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系列之七十一
来源:原创
分享到: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于2000年12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

65e833a6a55f9.png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书画展合影留念

此次展览目的是要弘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缅怀先烈们战争中所呈现的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让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其实七十多年来,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人们始终不忘这场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战争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本期,我们将着重给您讲讲志愿军一等功臣,荣获朝鲜二级战士荣誉勋章的李代相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历史背景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拉开序幕。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次战斗。此役后,志愿军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二百一十四)李代相

67b160ace401c.jpg

题跋:为和平而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李代相书法作品

李代相,1933年8月1日生,湖南省泸溪县达岚区黄岩溪村人,出生于1934年,由于家境贫困,小时候吃了不少苦。1950年12月,刚满17岁的李代相报名参加了解放军,入伍后,在湖南长沙等地进行了军政训练。1951年4月,作为志愿军第47军139师416团2营5连2排5班的一名新兵,李代相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47军被志司当做预备队,奉命防守西海岸,李代相跟随部队参加了抢修顺安机场的任务。

90.png

1951年10月,美军发起秋季攻势。47军所驻守的阵地,是美军的主攻方向。5连奉命坚守的严岘山阵地遭到美国王牌骑兵第1师2个团的轮番进攻。5连180名官兵,在连长张永富、指导员庞殿臣的指挥下,以“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战斗精神,同超过自己数十倍的敌人血战到底。李代相冒着敌人的机枪火力封锁完成战场通信任务,并与战友共同打退4次敌人集团冲击,创造出单日全班歼敌130多人的重大战绩。

在一次支援战友突围作战中,李代相被敌人的手榴弹炸伤,当场昏死,苏醒后他带伤立即与战友一同发起冲击。在与敌人近身肉搏战中,用手榴弹砸死敌人的机枪手。突击队将敌人的包围圈撕开一个口子,并掩护一排5名战友突围。在此次作战中,突击队队长吴连义身负重伤,李代相顾不上自己的伤痛,背起吴连义从阵地侧翼悄悄下山回到指挥所。回去后,他才得知,一排被围困的5名战友已经顺利突围,但本次作战的13名突击队员,除了李代相、吴连义,只有1名战友安全回到主峰阵地,其余10人全部牺牲。

严岘山的战役持续了3天,敌人向主峰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此时,5连180人只剩下了60多人。“天上是敌机、地上有16辆敌人坦克还有100多门大炮……严岘山主峰阵地被炸成一片火海,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少。”回想当时的情景,李代相的声音哽咽了:“为了祖国和朝鲜人民的幸福,为了这片血染的土地,为了给牺牲的战士报仇,我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坚决和敌人战斗到底!”5连战士们铮铮誓言响彻耳边,给予李代相勇往直前的力量。一排排炮弹从身边呼啸而过,爆炸声震耳欲聋。排长高殿生指挥战士们迅速进入掩体,与敌人展开拉锯战。在持续的激战中,身边的战友相继牺牲,二排正面阵地只剩李代相一人。就在阵地将要被敌人攻占的紧要关头,李代相毫不畏惧,孤胆奋战,在枪林弹雨中巧妙利用掩体躲避并寻找最佳攻击位置,用步枪、冲锋枪、手榴弹、反坦克手雷,将大批沿陡坡往上冲的敌群打死在枪下,炸死在阵地前。在长达5个多小时的孤军奋战中,李代相投出手榴弹160多枚,创造了杀敌过百的骄人战绩。

据战后统计,在血战严岘山的战役中,5连共缴获美式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五挺、手枪五支,卡宾枪五支,半自动步枪数十支,还有敌人指挥官用的步话机、作战地图等。5连先后打退敌人成排、成连、成营兵力的集团冲击29次,毙伤敌人团以下官兵1200余人,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光辉战例,5连荣获集体特等功。

李代相坚守阵地,敢打敢拼,以歼敌150多人的战绩荣立一等功,创造了百万志愿大军中第一个杀敌超过百人的纪录。他被志愿军第47军授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朝鲜政府为其颁发“二级战士荣誉勋章”。1952年12月,李代相在朝鲜战场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8月15日,李代相又作为志愿军英模代表团成员出席朝鲜战争胜利实现停战的庆祝大会,受到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首相、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的集体接见。

(二百一十五)程强

67b161ab3ae23.jpg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程强书法作品

程强,志愿军后勤部保卫科长。

(二百一十六)王前

67b16217c2b28.png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书画大展》王前绘画作品

王前,笔名秋水,参军前曾用名王治彬、王均朴,1925年12月20日生,山东省龙口市七甲镇常伦庄(孙胡庄)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小学毕业参加少年抗日先锋队。1938年2月参加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后称为“三军四路”),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因年少不能随军行动,转到黄县抗日民主政府二科工作,被派往黄山馆跟随老同志执行税收任务。日军占领黄县后,任蓬莱战区指挥部警卫四营便衣连文化教员,特务一团二营营部书记,班长、排长。1940年胶东军区第十六团党员训练班指导员,同年到抗日军政大学胶东分校学习。1942年初抗大毕业后,任十六团三营八连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1945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四纵队第十二师三十四团部协理员兼任侦通连指导员,三十六团一营政治教导员。1947年十二师作战科副科长。1949年4月一二一师作战科副科长。

1950年任一二一师作战科科长,到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一期学习。1954年毕业,任总高级步校战术教授室主任教员、研究室副主任、编辑室主任。1959年底军事科学院战术战役研究员。1969年12月外国军事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十一级正军职。立过五次大功,三等甲级残疾。1988年授衔时评定为中将。

曾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海淀老年大学山水画研修班。担任武汉战略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解放军出版社特约编审、中国书法研究院特聘书画家、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东方现代书画家联谊会特聘艺术顾问、子昂书画社特聘高级画师及客座教授、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创作研究员,北京海淀书画研究院国画研究员、北京红军公园建设顾问,神州硬笔书法协会理事、东方书画家协会理事、广州新世纪书画研究院院士理事、军事科学院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1988年同年离休。因病于2023年3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