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回执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通州篇鉴赏
|八里桥
通州城西横跨在通惠河上的三券石拱桥,十分壮伟,中孔高阔,船过不必免帆,这就是拱卫京师四大桥之一的永通桥(其他三桥是丰台的卢沟桥、昌平的朝宗桥和通州的弘仁马驹桥)。明初,为木桥,称“八里桥”,因东距通州旧城西门(今旧城西大街西端处)八里故名。通惠河在明前中期时通时断,从大运河北端张家湾往北京朝阳门运送漕粮和各种货物,主要靠车运驼驮,夜以继日,不绝如缕,木桥不堪重负,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改建为石拱桥,明英宗赐称“永通桥”,取永远通畅无阻之义。此桥既坚固又美观,“明代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就是这里的风景。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研讨图片
|石坝与土坝
最繁盛的码头是石坝码头和土坝码头,这两个码头是漕运码头,不是民间的。在这个地方修了一个黄亭子,这个亭子是一个街亭,也就是说从此往北,土坝、石坝是不允许民用船只靠近的,其从黄亭子往南一直到上营村,大约有一千米长,也不让民船和商船停靠。再往下是客运码头,民营码头是在石坝码头的上面,这里包括南方的一些货物、北方的货物都在这里停靠,也是民间的货运码头。每年农历三月初一,第一批漕船抵达通州,户部、工部、兵部、都察院设在通州城内各机构的官员同通州及其所领四县的地方官员,在石坝码头处举行一次盛大的祭坝活动,这就是大运河北端通州独有的“开漕节”。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东浮桥
通州通向三河及东北方向的运河(古称“白河”)上,原无桥,人来车往全靠摆渡,水深流急时伤亡惨重,形如天堑,运兵、运粮、运饷都不便。辽金时曾建木桥,雨季河水泛滥,木桥常被冲毁。后编船作桥渡河,又名“船桥”。通州浮桥,分里桥、外桥,由船只联结,搭以木板,形成水面可以浮动的通道,船随水势涨落,因相连而不致冲翻冲跑,人车驴马,百货商客俱可通过。因桥位于州城之东,故称“东浮桥”。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水马驿站驿亭
浮桥左侧河边有四角攒尖帯宝顶亭子,内有记碑一通,这是北京地区唯独设在通州运河边上的水马驿站驿亭,若有外国使节来北京拜见皇上,礼部官员都到此处接来送往。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通仓
明洪武元年(1368年),通州城向南扩建一倍,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城中南部区域设有东、中二仓,西城垣南段外侧设有西仓。为防备蒙古残元势力侵入长城吞占通州西仓,在明景泰元年(1450年)于西仓周围抢筑新城,如此,通州便有旧、新两座城池,两城相距六七十米。后在天顺间又在新城内西仓南侧再设南仓,连同前面三仓统称“通仓”,守卫北京和北陲明军的粮饷在通仓支领,通仓成为北京及北边安定的基础。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香儿胡同与陈景行府
通州东门外街侧香儿胡同,内住陈景行之女,后为明穆宗孝安皇后。陈景行,北京通州人,国子监监生,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陈氏入选裕王继妃后,授其中城兵马指挥司指挥,后改授锦衣卫副千户,封固安伯。陈氏无子,且多病,颇受穆宗冷落。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穆宗沉湎酒色,陈氏微谏,被责令迁居别宫。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次年正月,御史詹仰庇遇医官透露宫内情况,说皇后居处別宮,病情十分沉重,请陛下收回成命,让皇后回到中宮(坤宁宮)调养。穆宗仍固执己见。穆宗死后,神宗继位,尊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史载,神宗对这位非亲母亲也十分孝敬。神宗当太子时,每早过奉先殿(皇宫内祭祖之所),拜见过父母之后,总要到陈皇后那里去问候一下。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七月十三日,陈皇后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葬昭陵。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谷建华个人简介: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
2001年春,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为续接千年大运河历史文脉,传承5000年泱泱大国的厚重文化,董事长谷建华对历史文化挖掘和保护的责任感,以特有的文化大发展的战略眼光组织数十名专家学者,发起了徒步大运河两岸实地考察,收集素材,开始了创作《古运回望图》的浩大文化工程。
历时5年之久,于2005年末由董事长谷建华担任策划,众多知名艺术家共同参与完成了历史长卷《古运回望图》。
全卷长210米,高0.83米,用中国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手法与现代水墨技法融为一体,完美地将漕运鼎盛时期京杭大运河的风貌跃然纸上,展现世人。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历史横切面的真实的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