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23-01
《千里访古运》连载(三十七):走进常州(上)
分享到:

《千里访古运》是一本纪实类的文化著作。作者对大运河沿途的考察调研,对人情风土的描写,再现了大运河的风貌。

作者撰写该书源于她初见国画长卷《京门九衢图》。该长卷对老北京历史文化的记载之详细,工程之浩大,深深感动了她。之后,她参与《古运回望图》的创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长卷是在费孝通、胡洁青(老舍先生夫人)、柴泽民等专家指导和支持下,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制作完成。

如果说《古运回望图》是用国画描绘古运河全貌,那《千里访古运》则是用笔来描述大运河的沧桑历史。此处对《千里访古运》进行连载,以飨读者。本期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常州。

(《古运回望图》常州段运河)

天宁禅寺被誉为“东南第一丛林”。它的特点是殿宇巍峨壮观,佛像高大庄严,砖木雕饰艳丽,历代名僧辈出,是常州的标志性建筑,素有“千年古刹”之称。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627-655),寺址东至洗米弄,西达通吴桥,北及牛郎河(今红梅公园),全寺占地130余亩。开山祖师是金陵牛斗山幽栖寺的法融禅师。

法融(594-657年),原是禅宗牛头禅的创始人。唐贞观、永徽年间,他到常州一带化缘,因见常州地区信众很多,环境清幽,就在这里“筑室十余楹”,供僧人安居,并习禅办道,这便是天宁寺的最初建筑。唐天复年间(902-904年),维亢禅师途经常州,听说法融旧事,就“施舍利,卜寺址”,正式建寺,取名广福寺。唐末,改名为齐云寺。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神宗下诏书,命令全国各州郡都建崇宁寺,因而此寺又改为万寿崇宁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皇帝下诏改为天宁寺,这是该寺第一次被命名为天宁寺。此后,又先后改名为“报恩广孝寺”、“光孝寺”,崇奉徽庙道场。到元代至元年间(1335-1340年)恢复天宁寺名至今。

(专家学者参观《古运回望图》)

一千三百多年来,天宁寺历经沧桑,屡毁屡建,前后达五次。现存主要殿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经过近40年时间先后修建的。

天宁寺建筑雄伟庄严,山门宏伟古朴,顶刻着两条蟠龙,门额上“天宁禅寺”四个大字端庄凝重,气势不凡。门前雄踞一对两米多高的石狮。东为雄狮,足下一绣球象征权力;西为母狮,足下幼狮,象征嗣续。进得山门,即是天王殿,高约23米,宽30米,重檐歇山顶式。大雄宝殿在天王殿后面,也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26.4米,进深25.8米,面积1031平方米。殿顶两端各有蟠龙一条,龙身高4.5米,伸出3米有余的龙须。中间的团龙砖雕和“佛光普照”四字用金箔贴饰。天宁寺北面有一宝塔,名为文笔塔,与其附近的红梅阁,同是隋唐建筑。

天宁寺自古以来香火兴旺,是中国佛教著名的禅宗道生。全盛时期,寺内建筑有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楼、三室、两阁,共497间房舍。寺僧常满千人,占地面积130余亩。它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音寺并称禅宗四大丛林。丛林,即是指佛教的大寺宇,僧众和合共住一处,好像树木密集的森林一样。

原是天宁林园,属天宁寺。现为红梅公园,是因园内有个著名古建筑红梅阁。

红梅阁始建于唐昭宗年间(889-904年),原为孝福寺的一部分。宋代,这里曾作为贡士试院,以后又成为道院。现在的红梅阁是清光绪七十六年重建,五间开间,两间进深,高达17米,且建在2米多高的土台上。传说紫阳真人张伯端曾与他的弟子在此修练和著书立说,并植下红梅无数。

(《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园内的文笔塔,始建于南齐道元年间(480-482年)原为太平寺塔。武进县志记载,说塔好像一支巨笔,传说每当塔顶祥光出现,当年府人参加科举考试就有得第一名的可能。从梁天监七年(1508年)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1396年笠第试举中,常武地区出过状元9名。进士1333名。宁大观三年,一科进士中,全国共有300名,常州出了53名,占六分之一还多。

文笔塔七层八面,每层有四个拱门,塔高48.38米,底层外径9.85米,塔身为楼阁式砖木结构明薛敷教《登塔诗》说:最高梯处俯周四,济胜偏宜万仞台。钟磬似怜人唱和,梵音清彻九天开。清代洪亮吉涛去;花光裹塔红三面,燕剪穿帘紫一双。十字港中容小刹,七层楼外见空江。

塔的东面,是文笔楼。相传该楼为历代文人聚会读书游玩的地方,楼前写有嘉庆道光年间龚自珍在《高才篇》中赞美常州的诗句: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塔之北面,东西走向的笔架山,池水环抱,竹木掩映,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古塔常为常州“文人甲天下”的象征,而此山相应成了文笔塔的笔架,笔架山由此而得名。

(《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文笔塔的北面,有一个牌坊,上题:嘉贤坊。高8米,长11米,宽4米,砖木结构,斗拱装饰飞檐,楹联为“春秋争弑不顾骨肉”,“孰如季子始终让国”。

常州最早见于文字的名称叫延陵,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第四个儿子季札的封地。所以季札号为延陵季子。他视富贵如粪土,三次推让君位,以免在争夺王位中兄弟相残杀,牌坊旁边的亭子叫季子亭。

文笔塔的西面,有个塔影山房,有个关于苏东坡的故事。塔影山房原为太平寺方丈钦禅念佛打禅之地。苏东坡当年被贬,流放海南,后返回常州,打算常居太平寺,遭到方丈拒绝。然后他指着一幅钦禅肖像画说:这幅画十分逼真,把长老的栩栩风度都勾画出来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配诗,实在可惜。钦禅想,苏东坡的诗词书画出类拨萃,在他流放期间,自己怕受牵连已将其留在寺内的墨迹全部毁掉了。此日顺水推舟,让他于画上题诗一首:一夕灵光出太虚,化身成佛人腾去。秋莲宝化不用火,凡是司空点点除。

半月后,常州太守来太平寺,看了画上的题诗对钦禅说:你一定开罪于苏轼了,他在骂你呢!原来苏轼在前后两句中各隐射了一个字,合起来即为“死秃”!钦禅后悔莫及,后人就仿制此画,挂在塔影山房以示教诲。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