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3-01《千里访古运》是一本纪实类的文化著作。作者对大运河沿途的考察调研,对人情风土的描写,再现了大运河的风貌。
作者撰写该书源于她初见国画长卷《京门九衢图》。该长卷对老北京历史文化的记载之详细,工程之浩大,深深感动了她。之后,她参与《古运回望图》的创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长卷是在费孝通、胡洁青(老舍先生夫人)、柴泽民等专家指导和支持下,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制作完成。
如果说《古运回望图》是用国画描绘古运河全貌,那《千里访古运》则是用笔来描述大运河的沧桑历史。
此处对《千里访古运》进行连载,以飨读者。本期继续跟随作者走进临清。
(《古运回望图》临清段运河)
明朝时,砖瓦窑作为以官营为主,在运河地区是一项重要的官府手工业。
永乐年间,为了修筑长城和营造北京宫殿城陵,朝廷于过河一线省地分别建立窑石烧制砖瓦。其具体分布地点是:琉璃窑厂,在京师,以烧制琉璃瓦为主;砖窑厂,一在北直隶的武清县,一在山东东昌府的临清,一在江南的苏州,都是烧制城砖,由朝廷差工部侍郎一员在临清管理烧造,提督收放。
朝廷在运河沿线设置砖瓦窑厂,主要考虑的就运输方便。在以上官窑厂中,设在临清的砖窑厂由官府调发的“二百”窑户组成,生产规模为“岁额城砖百万”,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官窑制砖厂。
(专家、学者参观指导《古运回望图》进展)
临清是明代运河沿线著名商业重镇。境内为黄河冲积平原,沿运两岸多为细腻的褐潮土,俗称莲花土,是烧制砖瓦的优质原料。据实地考察,分布在临清的西南及东南运河两岸地带的明代砖窑不下200座,排列十分密集。基本是一户一窑。临清的砖窑厂中,窑是基本单位,一座窑实际上就是个制砖作坊。每座窑内,都是由窑户、作人、匠人及工人四种人组成。窑户是官府调发来的窑场窑主;作人是窑厂生产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即工头;匠人是在窑厂中从事制砖与烧制的技术工匠;工人则是在窑场中从事取土、筛土、滤泥、踩泥、制坯、装窑、运柴、烧窑、洇水、出窑、装运等各个制烧砖工序上的直接劳动者。以上四种人统称作“陶人”。每座砖窑连同窑户、作人、匠人及工人,一般50多人。由此可见,明代临清砖窑厂的“陶人”,不下万人。
临清砖窑厂专为皇家烧造修筑皇宫城陵及长城工程的用砖,因此,官府对砖的制作规格和烧造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临清窑石烧造的砖分为城砖、副砖、券砖、斧刃砖、线砖、平身砖、望板砖、方砖8个品种,仅方砖就有二尺、尺七、尺五、尺二4种不同的规格。烧制出的成品,必须棱角分明,光滑平正,色呈豆青,敲击无哑声者方算合格。然后每块成砖用黄裱纸包好,搭装漕船或民船运往通州,再转运京师及工程用地。
(《古运回望图》采风图片—临清会通桥)
明中期前,临清砖窑厂调发的“窑户”是官府编有匠籍的匠人,他们在临清砖窑厂是轮班服役,无偿劳动。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嘉靖九年(1530),临清的砖窑厂也由官办变为官督商办,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此,民营制因素在临清的砖窑厂中逐渐壮大,生产效益也提高许多,民营砖瓦伯作业便逐渐陂代官营窑业而发展起来。
临清的历史,素有“五百年窑火旺”的美誉。临清的砖窑,多建在京杭大运河的两岸。五百年的窑火,烧出无以计数的贡砖,全是靠着大运河的一脉长流,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师,砌出了巍峨壮观的北京城……
临清窑多由土堆成,然后用夯砸结实。窑的底座向上直径渐缩,呈马蹄状,所以也称之为马蹄窑。窑,一般高约6-7米,地下操作间部分约占地高的三分之一略少。墙体内有烟道,窑壁越烧越坚固,由暗褐色,渐渐被火烤成橙红色。一座窑,一般一次能烧2000块砖,最大的砖则重达50多斤!
烧窑的燃料,古时不是用碳或煤,而是用豆秸,豆秸火力旺,且火力持久,烧出的砖瓷实,没有裂纹。
临清窑最多时,沿运河两岸不下200座,烧窑工人最多时,则达百万之巨!窑里烧出的砖取出后,直接码放在窑前,因为砖不用建仓的。
(《古运回望图》采风图片)
临清砖之所以被指定为建北京城的贡砖,是因为它的质的非常坚硬,而且外表光洁,楞角分明。细工才能出好活,临清砖之所以品性好,是因为它的做工非常讲究,其工序大致如下:
一、选址建窑。临清窑多选在运河边作窑址,一是因为运河底的沙泥适合烧砖,二是因为,在此便于把烧好的贡砖直接装船运往京城;
二、选土。适于烧砖的最佳的土质是莲花土,即那种不很沙、也不很淤的土,浅黄色。特别是漳卫河的水带沙质,在临清沉淀,含铁量高,沙、胶性对半,透气性能好,和成泥后不会冒气泡儿,所以烧出的砖既瓷实又光洁;
三、筛土。选择的天然土,不管土质好坏,土里边儿都掺有大小不一的颗粒杂质和芊草类等异物。如果直接和泥烧砖,即会影响砖的质地和色泽。所以,取天然土之后,必须经过粗、细筛子的多次过滤。筛好的土堆成圆堆或方块状,顶部掘出一个坑,注入水,用铁锨等工具把土和水充分掺搅拌成泥浆,然后把沉淀的泥挖出来,放置两天后再晾好的泥作砖坯;
四、作模。砖的模具是用木板制作的,根据要烧的砖形状,造成或方,或圆的模型。特殊的需要有镂花的砖,其模型上一般都要刻好所需的图案。沉淀好的泥放进模子,摊平整,然后将模具底朝上扣在地上,凉晒到一定干度,即可入窑烧砖。
五、验砖。砖烧成后,由专人从窑中搬出来,这道工序叫“出窑”。出窑的砖分类码放在窑前的空地上,即露天砖仓。由专人经过严格筛选检验后,才可以装船水运。验的标准很严格:一是要看砖形,方砖十块一摞,看四角是否成直线;花砖要看图案是否周正;二是要听声,确保击之有声、断之无孔、不碱不蚀,硬度与青石相当。检验合格的临清砖,多被作为贡砖运往北京,用作营建皇城的重要建筑物料;三是要看色泽,灰色为最佳。
六、包装。经检验合格的贡砖,先要涂上铜油,然后包上黄裱纸,才可以装船。一般一条船可带40块贡砖,最多80块。砖到天津后,要打开黄裱纸,再度检验完好后,才能继续留在船上运进京师。一般情况下到天津的砖,只有三分之一检验通过。贡砖一般分为地砖、墙砖、券砖等种类。
(《古运回望图》采风图片)
运河那么长,全国那么多地儿,为啥会选中临清作为贡砖的生产基地呢?原因大致有四:
一、临清为大都市,本地人很多,外来的烧窑工来此地也会有吃有住。明清时期,据说临清可以解决百万人工的吃喝拉撒。
二、临清为直隶州,有五千多驻兵,最多达一万人。明代,常有灯州犯人被押到临清,在窑厂服苦役。驻兵多,才便于管理各类砖窑工人;
三、鲁西盛产棉花,生产的棉布全国闻名。明清时期,临清的布行不下200家,这可以满足众多砖窑工的穿衣居住;
四、临清是运河沿岸的大码头,运输方便。临清的砖能用来抵税,可以无偿地被携带进京。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