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23-01《千里访古运》是一本纪实类的文化著作。作者对大运河沿途的考察调研,对人情风土的描写,再现了大运河的风貌。
作者撰写该书源于她初见国画长卷《京门九衢图》。该长卷对老北京历史文化的记载之详细,工程之浩大,深深感动了她。之后,她参与《古运回望图》的创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长卷是在费孝通、胡洁青(老舍先生夫人)、柴泽民等专家指导和支持下,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制作完成。
如果说《古运回望图》是用国画描绘古运河全貌,那《千里访古运》则是用笔来描述大运河的沧桑历史。此处对《千里访古运》进行连载,以飨读者。本期继续跟随作者走进邳州。
(《古运回望图》邳州段运河)
京杭运河出济宁,经台儿庄后,进入邳州,河面变得更加开阔。邳州,明朝时称运河镇,它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用运河命名的地方。
毕竟是江苏的地面,毕竟算是南方了,这里的树种与北方有些不同了,运河水也清得多;远远望去,运河岸上和水边,有高大挺拔的杨树,有秀气婆娑、冠若蘑菇的红柳,还有头成伞形的彬木,还有野气蓬勃的灌木丛。这些树,或疏或密、或高或矮地立着,把运河景色点缀得层次丰富,生机盎然。和河中过往的大小船只相映成趣,形成静中有动的葱珑景观。
运河的两岸,有许多湾似的湖,水大时,可蓄水缓解运河的水量。历史上,湖与运河相接处,有长长的石砌的纤道,纤道下有方形石孔;也有半圆形的高高的桥洞,可以让船通过。纤道,即是纤夫拉纤走的路。
(专家学者参观《古运回望图》)
历史上的窑湾镇,不但有许多造船厂,还有很多窑厂。这里烧制的彩色琉璃瓦,在明代享有和临清砖同样的美誉,主要用于营建北京城。大大小小的瓦窑,多分布在运河岸边。窑前空地上有许多分工不同的人在成簇劳作,有些人和泥,有些人脱胚,有些人把干瓦胚推到窑跟前装窑,有些人半蹲在窑门口烧窑……
古代窑湾镇,也是一个盛产鱼虾的小镇,特别是它的早市,闻名四方;打渔人天不亮就把前一天打的鱼拿到集市上叫卖,太阳一出就收摊,开始新一天的打渔生活。
(《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文通塔为砖结构,朴实厚拙,九级八面。旁边有一漂母祠,祠前一眼古井,据说当年她就是在此井边以给人洗衣为生、资助韩信苦读的。韩信成名后,即在此地建漂母祠,以示对漂母的感恩与祭奠。
总督漕运部院的南面正对的即是镇淮楼。据说历史上因为淮河常常泛滥成灾,当地百姓便集资修建了一座镇淮楼,敬了一位水神,自此以后,淮河水便太平了许多。镇淮楼下面是砖砌基座,有门洞南北相通。基座上面是两层阁楼。镇淮楼的南面是迎薰门。
历史上的淮安之所以重要,历代王朝之所以把总督漕运部院设在这里,是因为大运河与淮河的交汇处在这里,这里也是一处水上“天关”,关系着漕运的国家大计。
淮安旧称山阳。据《山阳遗志》中记载:南来漕船……姻娅眷属,咸送至淮,过淮后方作欢而别。凡随船来者,丛集于淮北馆水亭,解囊沽酒以饯北上者,故有清溪馆之名,传布南北。
在南方人的眼里,淮河就相当于自家的门槛,送别亲人,必定要送到淮河的。因此,不管是来自苏杭的客人,还是来自湖广的商人,还是来自边陲的从军将士,与亲人千里相伴,一路风涛之险、颠簸之苦后,一旦到了淮安,只有分手一别,便只有“数声风笛立亭晚,群向潇湘我向秦”。淮水北岸的一座座小小酒楼,便成了南方人依依送别的长亭。特别是明、清两代,漕运的行期有严格规定,即每年的十二月到次年的一二月间,名地的漕船要次第渡淮。常常是漕船渡淮的那个光景,淮水之滨,运河之畔,更是集中上演别离场面的时节。
(《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
一道淮水,一条运河,不知观望过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
淮安往南的运河——也就是淮安到扬州的运河,则有永济河注入,往南则依次流经白马湖、宝应湖、汜光湖、三里湖、界首湖、甓社湖、高邮湖和邵伯湖。永济河注入运河处有兴文闸;白马湖与运河交汇处,则建有潘氏西土坝,设有平桥减闸、与泾河减闸;宝应湖与运河的交汇处,早有弘济月河,设有朱马湾减闸;汜光湖与运河交汇处有柏氏旧渠;三里湖与界首湖与运河的交汇处,有界首月河,设有子婴减闸;甓社湖与运河交汇处有廉济月河,运河东则有旧月河盐坝;高邮湖与运河交汇处有茆塘港,设有车逻坝;邵伯湖与运河交汇处有邵伯月河,设有露筋闸和三沟闸及金湾减闸;往南经凤凰桥、壁虎桥和湾头闸、沙河闸至扬州。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