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23-01《千里访古运》是一本纪实类的文化著作。作者对大运河沿途的考察调研,对人情风土的描写,再现了大运河的风貌。
作者撰写该书源于她初见国画长卷《京门九衢图》。该长卷对老北京历史文化的记载之详细,工程之浩大,深深感动了她。之后,她参与《古运回望图》的创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长卷是在费孝通、胡洁青(老舍先生夫人)、柴泽民等专家指导和支持下,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制作完成。
如果说《古运回望图》是用国画描绘古运河全貌,那《千里访古运》则是用笔来描述大运河的沧桑历史。此处对《千里访古运》进行连载,以飨读者。本期继续跟随作者走进淮安。
(《古运回望图》淮安段运河,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历史上的淮安是淮南重镇,被称为“九省咽喉”,但实际的咽喉在河下镇。
河下镇因为盐运和漕运发达,竟然曾经是个“不夜城”,几乎每条街巷都是行类不同的商业街,如估衣街、打制巷、花巷、白布巷等;另有许多会馆,如浙绍会馆、新安会馆、福建会馆等。
旧时,淮安民间活动中最大的就是庙会,而且次数很频繁,说白了,人们乐于办庙会,图吉祥是一种理由,找个理由聚在一起乐一乐可能是更本质的动机。众多庙会中,中小都天会是在古运河边举办的。
(专家学者参观《古运回望图》,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河下的河北都天庙会定于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六出会,俗称小都天会。班会的执事规模稍小于河下都天会,但增添了搬运业的“隆安”、纺织业的“财安”、腌切业的“鲁安”和盐碱业的“民安”等班会,这是小都天庙会的新颖所在,因此也吸引了更多的民众参与和观望。
庙会上的民间的文娱节目很多,而在文娱节目中,又以陈庄和王庄的高跷会最为有名。木跷高约8尺,绑在人腿上,人身穿戏装,或扮为八仙像,或扮为杨家将,或扮为雷万春和南霁云等。他们的特技表演是打飞脚,也就是一只脚着地,一只脚飞起,离地可达一丈多高,难度之大,令人拍手叫绝。庙会那天,都天神像一般上午时起坛出宫,经小市口到达程公桥。程公桥是石桥,台阶有几十层。踩高跷者足踏高跷,上桥下桥,用手扶竿,技艺高超者竟可以什么也不用扶,轻松从桥上稳步而过,令人瞠目结舌。
(《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庙会中也有花鼓会,到会的人足登木跷,高二三尺,由8个人或10个人扮成“梁山伯与祝英台”“老渔翁捉鱼”等民间戏中的角色。领头号的一人,涂个大红脸,扎抹额,脖子上挂着一大串佛珠,扮作武松相,手执两根短棒,相互敲击,声音忽慢忽快,合着锣鼓的伴奏。众人随棒声鼓点的节奏舞蹈,或跌叉,或抢背。
高跷会和花鼓会所经过的地方,生意红火的商铺会燃放鞭炮迎接。等表演者献技以后,就会犒赏他们茶食等。另外,还有黑叫驴、跑旱船、大补缸和蛤蜊精等节目。还有人扮作手捧画眉笼、反穿皮马褂、头戴破笠的假四老爷,侧坐于两人肩抬的竹械上,以尿壶当酒壶,作饮酒的样子,其滑稽样很搞笑,惹得行人拍手大笑。
都天神的轿子经过程公桥后,从石工头转入花巷,然后由湖嘴上运河大堤,进西门,出东门,沿涧河直到下关关帝庙登坛,最后回銮进殿。
(《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古文游台,是高邮的一处古迹,宋代秦少游、苏轼等文人墨客们常常聚会的地方。内有秦少游的塑像。高邮城距今2300多年历史,地势独高,四面皆低,形状像个倒扣在地上的痰盂,所以又名盂城。当地大才子秦观曾写有“吾乡如覆盂,地处扬楚脊”的诗句。秦王羸政在公元前223年于此地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又称秦邮。
盂城驿,也就是现在的邮局,只不过历史上没有邮车,信件只能装在口袋里,由人骑着马从一地跑到另一地去递送。盂城驿,也就是一个邮递中继站,邮差在这里歇脚,或喂马,或者把信件转交后,此地的邮差再出发到下一驿站。遇到军情紧急时,两地邮差在驿站是马上递交书信、然后飞马而去,稍有迟误,可能就军法论处。驿站设有专门的官员,现在的盂城驿即是官员办公的地儿。原规模很宏壮,有前厅、正厅、后厅、库房、廊房、马神庙、马房、前鼓、送礼房、外照壁、驿丞宅、皇华厅、秦邮公馆等建筑,共有驿马130匹,驿船18条,水马夫200多人,下设15个递铺。如今只剩下一座鼓楼,另有几间正堂,雕了一群官员及家眷的彩塑在里面,不知马在何方,徒留石槽梦主人!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