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23-01
《千里访古运》连载(四十六):走进嘉兴(下)
分享到:

《千里访古运》是一本纪实类的文化著作。作者对大运河沿途的考察调研,对人情风土的描写,再现了大运河的风貌。

作者撰写该书源于她初见国画长卷《京门九衢图》。该长卷对老北京历史文化的记载之详细,工程之浩大,深深感动了她。之后,她参与《古运回望图》的创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长卷是在费孝通、胡洁青(老舍先生夫人)、柴泽民等专家指导和支持下,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制作完成。

如果说《古运回望图》是用国画描绘古运河全貌,那《千里访古运》则是用笔来描述大运河的沧桑历史。此处对《千里访古运》进行连载,以飨读者。本期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嘉兴。

1.jpg

(《古运回望图》嘉兴段运河)

月波楼,原址在小西门边城垣上,宋至和元年(1054年),由知州令狐挺始建。政和四年(1114)十一月,知州词人毛滂重修月波楼,并作《月波楼记》:

楼前翠凝如萦带,而高柳横塘,远入孤村,野光水草,微见出处。栏杆下瞰,烟雨空蒙,朝霞暮云,雾乱衣袂。记中还说:望而见月,其大不过如盘盂然,无有远近,容光必照。

月波楼下面有一个金鱼池。再往前,有一座小亭,亭中有一石碑,元嘉兴重建水驿时刻的。驿站是专门负责“递送使客、飞报军务、转运军需”的机构,是古代供过往官吏和传递文书的人中途休息、住宿的地方。嘉兴当时地处要冲,“南通八闽,北通三吴,旁及江右”,又是沿海边防要地,因此驿站建立时间较早。秦汉时即北通京都,南达闽粤。嘉兴郡在唐贞观23年(694年)建有安运驿,宋代有嘉和禾驿,属马驿,有驿马90匹,马户830名,船80只,船运动会(户)760多名。最初名叫西水驿,设驿丞,建筑有厅堂廨舍。元初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重修。清康熙时建仪门、厅堂、轩室、夫房,规模更宏敞。该驿站历史上接待过无数过往官员。明代时,朝鲜重臣崔溥曾停息于此,且题有“今日又过嘉兴府,人自繁华竹自苞”等诗句。清代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诗中曾写道:

西水驿前津鼓声,原田角角野鸡鸣。

苔心菜甲桃花里,未到天明棹入城。

2.jpg

(专家学者参观《古运回望图》)

嘉兴西门外古代是水陆交通枢纽,一直到清末,嘉兴府官员还在这个地方排班鸣炮,接送官员。嘉兴的运河畔,以前还有岳飞祠,是岳飞的后裔所建;学绣塔,据说是少年西施学刺绣的地方。

杭州到嘉兴一段,原先经由临平,靖康之难后,宋高宗由扬州逃到杭州,以及他后来屡次亲征视师,御舟都是停泊在临平;宋金双方聘使往来,也都在临平设馆迎送。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进屯卑亭山,宋丞相文天祥出使元营及被扣,也是在临平。元末,张士诚割据苏南浙西,军船往来于苏杭之间,则常常取道塘栖一线。自明正统七年江南巡抚周忱拓宽河道后,漕运、驿传、商旅等,便舍弃临平而走塘栖,塘栖自此繁华,一度成为杭州府市镇之甲。位于塘栖运河上的广济桥,始建年份不详,为运河上现存最早、且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桥。

3.jpg

(《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起在五湖环绕,三江交汇的水镇,处处河港交叉,抬眼望,镇上尽是马头墙和观音兜。白垩、青瓦互相映衬,分外清新,在天际画出起伏有致、变化丰富的轮廓线。家家临水,桥多,廊棚多。一座座斑驳的风火墙后,自是庭院深深。水的两侧,则是绵延很长的石驳岸。石驳岸是由长方形的花岗岩、青石、武康石等垒砌而成的驳岸。驳岸上镶嵌的牛鼻形、如意形、楷杷叶形的缆船石,从民居的廊尚下伸向河里的水码头。石驳岸的修筑,可追溯到宋代以前。

古镇上,最常见的是过街楼和骑楼,这有点类似于云贵川湘地区的吊脚楼(学名叫干栏式建筑)。早在六千九百多年前,江南水乡的先民们即住进了自己建造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遍布长江流域、江南各省。由于这些地方炎热多且潮湿,最自然最合理的居住方式便是“仿鸟式”——即象鸟类或猿猴一样,在树上结巢而居。干栏式建筑应运而生。水,促使历代的人们创造出独特的江南民居。

鱼吹浪,雁落沙,倚吴山翠屏高挂。

看江潮鼓声千万家,卷朱帘玉人如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江南水乡,这里的人们历来不会仗剑横行天下,也无法弯走马射大雕,他们对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之类也没什么兴趣,而是数千年来贴水而居,一如古镇建筑,古朴、稚拙而恬静悠然。

4.jpg

(《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风水术,是一种术数的技巧。风水家们用以指导人们如何确定阳宅的位置、朝向、布局等,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拭目以待平衡作用,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强活力。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风水家们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界的感应。这种感应历来被少数风水家们说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深奥不可测,弄得玄乎得不得了。

其实,风水是我国的一大文化现象。早在三千多年前,先人们就发明了风水术,到了一千多年前,风水术传入日本和东南亚许多地区。明清时期,由于历朝历代的皇帝热衷于风水,使风水理论迅猛发展,甚至连官方组织编纂的一些大型书籍里,也都收录了风水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有:《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及郭璞所著的《葬经》、黄帝所著的《宅经》等。

林林总总的风水理论中,龙脉是第一重要的。在山区,所谓龙肪就是村镇或庙宇所依之山,山势要蜿蜒起伏,宛如行龙,似乎只有这样,村镇才能兴旺发达;庙宇才能香火旺盛。拿庙宇来说,北京的潭柘寺,背靠的山脉有七十二峰,呈现半环状环着寺庙;杭州的灵隐寺更是得益于山的屏障……在水乡,人们则以奔腾流淌的河水为龙脉。因此,太湖流域的许多水乡古镇,都是“四湖环绕于水、一镇包涵于中”的人家尽枕河的格局。

吴江《同里镇志》里这么记载:西有庞山湖,郡邑之路由此达也。南有叶泽湖,乡明而治文教之所以日昌也。东有同里湖,水望东流有所归也。北有九里湖,言地势无不自北向南,且诗礼大姓多居北隅也。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