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023-10
先有通州,后有北京
来源:原创
分享到:

您说是先有通州,还是先有北京呢?如果是先有通州,那就是后有北京;反之,若是先有北京那就是后有通州。到底是怎样的?这得先说说北京。

1697703963664.jpg

金中都复原图@北京印迹网站

一说北京,您一定首先想到的是首都,她是新中国的首都,是民国十七年(1928年)前中华民国的首都,是清朝的首都,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以后明朝的首都。这些都是直呼“北京”的首都。但是,作为首都,北京可不是从永乐年间才开始,而早在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就已经是首都了,不过那个时候不叫"北京”,而称“中都”,还有个小名儿叫"“燕京”。到了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元廷也将首都从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滦河上游岸边)迂到燕京,而称"大都”。金元两代首都虽然不称“北京”,但首都位置却是今北京城的地方。在金朝之前的各个朝代,今北京城只不过是我国北方的一处重要的军事政治重镇,大多王朝称幽州,三国魏和两晋时曾称燕国,十六国时的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等国曾称为燕那,隋炀帝大业二至十四年(607-618年)曾称作涿郡,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至肃宗宝应元年(762年)间曾称谓范阳,宋徽宗宣和四至七年(1122-1125年)还曾称之燕山府。然而在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今北京已由北方军事政治重镇转化提升为辽朝陪都号称南京了,成为重镇向首都进化的桥梁。

3e2bcfdbly1hg2c706gqej21400u0tgk.jpg

今年恰逢是北京建都870周年,而这一时间的开端,是金朝第四代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欲攻灭南宋,统一中国,迁都燕京。彼时完颜亮虽雄心勃勃,但都城远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鞭长莫及。于是,他决心将首都迁到燕京蓟城,建在北枕居庸、南控制江淮的形胜之地,以便挥兵南下,征伐赵宋王朝。若说起金中都的建立,自然少不了海陵王的功劳。

于是,天德三年(1151年),丞相张浩奉海陵帝之命,与张通、蔡松年等众臣,征调各路民夫、工匠,按北宋都城开封的形制,修筑燕京蓟城(原北京宣武区一带)。当时所调集的夫、匠达100余万人!比当时燕京城内人口还多一倍!经数次征战,燕京地区的百姓生活甚是贫苦,根本无法供应如此多的新到夫、匠的食用。因此,必须从淮河以北区域征集搜刮大批粮物,供给筑城夫、匠食用。同时,建筑都城的用材,也必须从黄淮一带调运。如此,就需要便捷的交通运输。但当时,陆路运输十分困难,要受天气、山脉、河流、土道以及人力、物力制约。而利用水路运输,能在很大程度上排除这诸多限制。

当时,卫河(今天津以南的运河——隋炀帝开凿的永济渠中南段)尚能漕运;天津以北的永济渠,早已不能行船;辽代萧太后主持修挖的萧太后运粮河,也已淤浅胶舟;唯一水源充足但较漫散的潞水,经整治疏浚后也能漕运。于是,金朝在下令修筑都城燕京蓟城同时,又对潞水进行了治理——使黄淮调运的粮、物,沿卫河船运至直沽(今天津),再由潞水运至潞县城东,卸船陆路转运到蓟城。根据当时的形势,统治者便首取了“漕运通济”之义——在潞县城中,设置了通州署,领潞、三河二县。

自此,大运河北端才有了“通州”——并为北京的建设、繁荣、发展和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也正是因此,“先有通州,后有北京”的俗语开始流传开来。

《漂来的北京》

本书讲述的是北京通州的运河文化。不同于以往那些宏论滔滔,从广义上、全局上探讨运河文化的大部头著作。这本书从细微处入手,汇集60个知识性、趣味性浓厚的史料、典故,围绕北京漕运和漕运对北京的历史贡献,从不同角度阐释京杭大运河北段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内涵,进而提出作者一个鲜明的观点:北京是借助于运河并通过通州这个重要码头“漂”来的。语言轻松,章节短小,尤其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闲暇时阅读。

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北通北京,南抵杭州,横贯准河、黄河,全长1794公里,漕运历时1200多年,为中国东部平原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运河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底蕴丰厚宏阔,堪称传承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绿色飘带。2006年,京杭大运河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相关部门又紧锣密鼓地筹备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力争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时间,全国上下关注运河申遗,运河文化研究大势所趋。值此之际,《漂来的北京》一书的出版,正当其时。

两位作者周庆良谷建华,生于通州燃灯塔影下,长在悠悠运河之北岸,自幼耳濡目染,饱受运河文化的陶治,与运河结下不解之缘。周庆良供职于通州区文物界,投身运河文化研究多年矣,著书立说,言必通州,金石书画,无不情系运河。谷建华,自主创业,业绩卓著,却始终钟情于运河文化,倾其所能,兴办文博,开发民俗,创作风情长卷,弘扬、光大运河文化。正是这样二位运河之子,孜孜以求,忠诚于运河文化事业,继《图说老北京——京门九衢》和《图说大运河——古运回望》之后,再一次联名创作了这本《漂来的北京》。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