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23-12
通州漕运有何陋规?
来源:原创
分享到:

您一定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也就是说办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个规矩和规定,才能办得好。就以漕运来说吧,漕船要有一定的规格,一船装多少石漕粮要有一定的数量,重船顺水一天行驶里数要有一定的要求,各漕帮到达通州要有一定的期限,漕粮验收要有一定的条件,漕粮入仓保管要有一定的制度,等等。如果没有相应的规矩和规定,什么事就难以办妥,漕运事务也不能例外。但是,您知道在通州古代漕运事务中,还有一种规定,不是促进漕务按时按量按质完成,而是阻碍漕务圆满完成,给领运官、押运官和全部运夫设下重重障碍,造成极大困苦,逼得漕运官兵无路可走,就走上违法害漕的道来,最终侵害国家利益,使漕粮受到巨大损失。

那么,通州漕运都有什么影响漕务的陋规呢?

W020200421532280277092.jpg

明清时期朝廷在通州设立仓场总督衙门,隶属户部。主管仓场的官员称为仓场侍郎,满汉各一人,下设大通桥监督(又称坐粮厅),也是满汉各一人。每年农历二三月,他们就到通州的仓场总督衙门坐镇办公,到了八九月漕粮收完再回北京。从南方各省运到通州的漕粮,卸船后搬到岸上,再装大车或人力小推车,运到仓场衙门。这一段装卸费用由各省份负担。漕粮到了仓场后,接着是过斛量收。经过长途运输,粮食总有损耗,而损耗了多少,往往不是看实际情况,而是取决于量米的斛工和指挥他们的经纪(官名)。这些斛工从漕船舱内取出一盘散米,端到经纪们面前过目,试试粮食是否干燥?是否干净?合格不合格的,都是他们说了算。再比如明明交足了粮,他们可以说不够数,明年须补交,那么当事人回去后就会被上司怪罪,弄不好还会丢掉乌纱帽。所以各省交粮的官员为了免遭暗算,便要事先向这些人行贿。甚至到了后期,坐粮厅先派吏胥前往通州东南杨村一带催趱,向漕船勒索“船价钱”,漕船到通州起卸,又索要“验米费”。因此,那些斛工和经纪没几年下来,都变得很富裕。


1700446000808.png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通州城篇鉴赏

《古运回望图》全卷长210米,高0.83米,是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以中国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手法加以现代水墨运用融为一体展现给世人的长卷作品。以明代历史横切面角度展示历史,翔实历史资料为基础,以东便门、通州古城为起点,曲折南下至余杭结束,艺术地表现绵延1794公里,通州漕运重地——石坝和土坝码头运河两岸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文化等繁华景象。

微信图片_20231124165555.jpg

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是一家集文化、教育、房地产、金融、网络、大健康产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自1997年成立以来,受到了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关怀,在董事长谷建华的带领下,肩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秉承着“纳百川之势,兴文化伟业”的企业理念,凭借对文化发展的前瞻意识,用文化的力量感召人们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报效祖国的力量,完成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工程:分别在薄一波、马万祺、迟浩田领导下,先后于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0年抗美援朝五十周年时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组织了三次大型书画展。继而,历时三年组织创作了反映老北京风貌的182米国画长卷《京门九衢图》;历时五年,组织创作了反映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民风民俗的210米国画长卷《古运回望图》;历时一年,聘请资深书法家书写了《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报告》130米书法长卷,为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力求将战略理念、组织管理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关注社会问题、在文化事业建设的同时,推动社会公益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漕运沿途也有种种陋规、积弊,大运河有过河费,过闸有过闸费,装卸有装卸费,进仓库有进仓费……层层盘剥,极尽一切剥削之能事。比如每帮漕船要上交坐粮厅3000文的停船费、通州各衙门书差杂费中每条船要上交白银1.5两作为投文饭食肥,上面说的验米记录费,每船白银8两,而坐粮厅的官员验收漕粮,还要每艘漕船上交白银5两,有人计算过,漕粮一石若从南方运至北京,如果本值5两,加之这些组织机构的人员的俸禄、车船运费、偷盗损耗、税收走私等费用合计起来,比原价要高三倍,各个环节上的官员借机巧立名目、百般勒索,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末。

《清史稿·食货志》中也有记载:“漕船到通,向仓场、粮厅、户部云南司等处投文,每船需费十金……至于过坝则有委员陋规。伍长常例、上斛下荡等费,每船又需十金;交仓则有仓常例,并收粮衙署官办书吏种种需索,又费十金,此抵通之苦也。”上述所记,只是一般情况下漕船运丁的花费。伴随漕政腐败,漕船运丁在通州交卸漕粮所花费的规费数额也逐年增加。清嘉庆四年(1799年),陈大文查明山东帮船经费陋规开列清单上奏朝廷:每帮漕船到通州以后,要付给通州坐粮厅验米费400两,仓场衙门各科房使费800两至1000两。本帮领运官使费银700两,本卫守备年规银420两,生节规16两。上至漕运总督、巡漕御史、粮道等衙门,下至“班头军牢轿马”等都有陋规,银数“自数两至数十两者不一而足”。

嘉庆至道光数十年间,漕船运丁在通为漕务衙门各项陋规支付的银两,有的增加了几倍,有的增加了几十倍。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山西道监察御史朱昌颐在奏折中作了概括:我听说,以前漕船抵达通州起卸漕粮,每船所花费的不过几两至七八两。近年以来逐渐翻倍,每船要花费数十两至数百两不等。筹措银两成为运军的一大难题。多年来,有的漕船在没有筹到足够银两以前,沿路耽搁,直到银数凑齐,才敢抵通。按道光年间漕船6328只计算,如每船到通花费以100两计,各船就需支付632800两,何况不止100两。

不难想象,漕运给百姓带来了多大的经济负担,且这种负担年复一年,比起天灾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漂来的北京》

本书讲述的是北京通州的运河文化。不同于以往那些宏论滔滔,从广义上、全局上探讨运河文化的大部头著作。这本书从细微处入手,汇集60个知识性、趣味性浓厚的史料、典故,围绕北京漕运和漕运对北京的历史贡献,从不同角度阐释京杭大运河北段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内涵,进而提出作者一个鲜明的观点:北京是借助于运河并通过通州这个重要码头“漂”来的。语言轻松,章节短小,尤其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闲暇时阅读。

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北通北京,南抵杭州,横贯准河、黄河,全长1794公里,漕运历时1200多年,为中国东部平原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运河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底蕴丰厚宏阔,堪称传承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绿色飘带。2006年,京杭大运河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相关部门又紧锣密鼓地筹备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力争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时间,全国上下关注运河申遗,运河文化研究大势所趋。值此之际,《漂来的北京》一书的出版,正当其时。

两位作者周庆良谷建华,生于通州燃灯塔影下,长在悠悠运河之北岸,自幼耳濡目染,饱受运河文化的陶治,与运河结下不解之缘。周庆良供职于通州区文物界,投身运河文化研究多年矣,著书立说,言必通州,金石书画,无不情系运河。谷建华,自主创业,业绩卓著,却始终钟情于运河文化,倾其所能,兴办文博,开发民俗,创作风情长卷,弘扬、光大运河文化。正是这样二位运河之子,孜孜以求,忠诚于运河文化事业,继《图说老北京——京门九衢》和《图说大运河——古运回望》之后,再一次联名创作了这本《漂来的北京》。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鸡鸣驿邮驿文化主题邮局•邮票展览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央广网运河频道原总监。